本报讯(记者 徐亮)汽修业在为公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其异味扰民以及有害物排放问题一直是城市环境投诉的重灾区。
为了进一步减排减污、降低本地汽修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排放,拱墅区创新探索汽修行业活性炭全生命周期管控试点,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企业负担,为全市推广VOCs治理设施的提升改造提供了有效经验。
“全区共有汽修企业300余家,大部分汽修企业烤漆废气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但活性炭质量不佳、用量不足、更换频次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拱墅分局(以下简称“拱墅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前期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拱墅分局发现多数辖区汽修行业对环保设施的投入意愿并不强,动员效果也不理想。
汽修行业废气治理设施提升改造该做却为何难做?据了解,辖区汽修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近几年汽修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目前市场上一般治理公司针对汽修烤漆废气采取工业VOCs治理的方式,治理费用高;大部分汽修企业的经营面积有限,很难实现在烤漆房旁再增设一套落地的活性炭处理设施。
“主要是改造运行成本高,改造场所面积受限、耗时较长,汽修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有限等问题。”拱墅分局工作人员说。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以及反复试验,拱墅分局最终选取位于石桥街道华中路的杭州东星行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星行”)作为活性炭吸附处理装置改造及活性炭全生命周期管控工作试点单位。该试点创新采用“炭箱风机整体置换+配置活性炭运行状态监控”的模式,通过规范活性炭质量、改造活性炭箱、更换节能变频风机、安装活性炭运行状态监控系统,以最低成本、最小空间、最少运维,利用智能化监管实现了活性炭全生命周期管控。
走进停满了等待保养和修理车辆的东星行维修车间,记者发现车间一角装着全新改造后的活性炭箱,旁边墙壁上还安置了小液晶屏,正实时显示着钣喷车间烤漆房及末端治污设施风管内的VOCs浓度、湿度、气压数据等,同时还记录着活性炭运行时长及剩余寿命的容量图。
“以前活性炭更换、台账记录等均需要人工操作,存在库存重量不准、更换频次不正确、相关数据管理困难等问题。不但效率低,还会造成浪费,现在是智能化了,数据一目了然。”东星行相关负责人说。
据拱墅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改造完成后,该公司活性炭吸附装置安全稳定运行,VOCs排放浓度下降70%,全年预计减少VOCs排放0.49吨,节约耗电5040度左右,节约电费约4032元。同时,配置的活性炭运行状态监控能提醒企业根据实际运行状况精准换炭,让活性炭“物尽所用”,数字赋能,大大降低了运行和人力成本。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显著降低,企业在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赚到了口碑的同时,也在经济效益上尝到了甜头。”拱墅分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治理模式已在拱墅区启动推广,通过试点企业的改造过程介绍及现场观摩,指导其他企业组织落实改造及后续的全过程维护管理,帮助企业提升VOCs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