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运河沿岸名区·深耕南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彩虹色导航、金属“传声筒”、加固加多的休闲凳……
米市巷街道“微更新”让居民感受“幸福来敲门”

  本报记者 黄冰

  社区,让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8月6日,历时近一个月时间,由米市巷街道和安道设计公司所做的“米市·家”社区“微”更新活动,在大塘新村揭开了面纱。在没有大拆大建、没有妨碍居民正常生活、没有破坏小区原有的时光记忆点的情况下,只有“微整形”的大塘新村仿佛重获生机,不仅公共服务、环境卫生、配套设施有了大提升,更让居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街道与安道设计共同“发声” 发现老小区“新”潜力

  “改造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渐进式的微更新改造,力争使环境更美好、设施更齐全、功能更完善,还要让小区居民处处感受到幸福感。”街道办事处主任黄苏萍告诉记者,早在年初,街道就有逐步改造老小区的想法。大塘巷社区是米市巷街道下辖的一个典型的老小区,建造于7、80年代,常住人口7000人左右,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社区总人口32%,是一个位于古运河畔、住宅楼相对集中的老龄化社区。 

  “微改造要的是‘一区一策’,我们想通过改造既达到满足居民需求,又能让小区‘潮’起来,安道设计是最好的选择。”据悉,作为街道的“老企业”,安道设计公司已经与米市巷街道并肩走过了14个年头,作为一家新三板上市的景观设计类企业,安道公司设计在杭州设计了万科中央公园、下沙湿地公园综合体、龙湖时代天街、远洋乐堤港等综合体。“安道设计公司每年都会举办夏令营活动,今年已经第七届,会吸引许多国内外优秀设计学院的大学生参加。”黄苏萍说,尽管改造老小区是安道设计全新的一次尝试,但多年来街道为企业排忧解难,所以这个“橄榄枝”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 

  据悉,首次的“微更新”,街道十分重视,多次参与大塘新村的实地考察和设计方案的修改。而安道设计也是如此,不仅派出资深设计总监带领50多个国内外顶级设计院校的优秀学生,还扎根大塘新村半个月。在设计师的眼里,一些极不起眼的地方都可以再利用,比如树荫下的环形石头座位,比如已经废弃的保安亭,比如突兀的(司空见惯的)晾衣杆,比如贴满广告的电力或者是网线的箱子,比如老底子自行车库的斑驳墙面,比如美丽度不够的小区入口出的通知栏……“用微小的改变,想撬动的是社区的精神,最终实现使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能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社区,想办法让社区变得更好。”安道的设计师们认为,如果这些地方能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能使环境更美,更能让小区的居民爱上这些地方,喜欢在这里时常一起交流。 

  “微”改造与大拆大建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不同,它在于细节,在于尽量满足居民的需求,比如居民缺什么补什么。为了调动参与性,街道与安道设计一起从大塘巷社区居民中招募“居民导师”,居民导师和夏令营学员,一起携手共造,完成作品的搭建。通过和各位“居民设计师”还有出来买菜、散步、带孩子的居民们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做出了三轮设计方案。

  饱含居民小“愿望” 小区多了欢声笑语

  “微改造之后,不仅环境变美了,一到傍晚笑声都多了,可热闹了。”见到记者,家住大塘新村8幢的高阿姨忍不住夸赞。这次“微更新”,8幢旁的健身公园,正是改造的重点之一。此前,这个健身小公园由于过于单一,没有多少“人气”。这次改造,单一的公园内部不仅添了许多颜色鲜艳、图案丰富的小画作,还多了一个类似大富翁的 “棋盘”,供居民游玩。一眼望去,俨如一个快乐的小乐园。 

  而沿着公园朝小区走,这种“快乐”愈加深入人心。19 幢楼下的小空间改造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新添的四个秋千架,有小情侣可以用的,还有孩子们可以用的——小鸭子、肉骨头这样的秋千。住在小区十多年的老人说,没想到一个秋千能让孩子这么高兴,“仔细想想,除了小店门口投币的摇摇车,好像是没有他玩的东西,也可怜的。”另一个是用金属管做成的“传声筒”,成为亲子最好的玩具——你悄悄说一句话,为什么传到我这里变成了这么大的声音?神奇的“效果”,也成为了孩子们玩乐时的最佳伙伴。 

  此外,一条50米多长,80厘米宽的小路,变成一条带刻度的跑道,还有立定跳远的区域。“暑假了,孩子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这下可以拉下来锻炼锻炼。”也有居民向记者“抱怨”说,自从有了这个玩乐区域多了后,家里小朋友们玩得都不肯回家了,光是秋千就得一天来四回。不过,相比孩子的最爱,记者最喜欢的,是一组太阳能小夜灯,太阳落下,会在地面织出一片星光,还会在墙上打出“lucky”字样。“很多时候,夜归的中青年会很累,想找个正能量的地方坐一坐,缓和一下心情,这里就很适合。”

  当然,在这改造中,最显眼的就是彩虹色的地面引导系统。这组“红黄蓝”线条的导航不仅了标明每一幢楼的号码,更用视觉引导,把走路的老人和骑电驴的人分开,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这样方便多了,彩虹色的颜色很鲜艳,一眼就能看见,很多老人不会用手机导航,来这里串门就不怕迷路了,而且快递员送货都快了。”居民导师王阿姨告诉记者,增加标识是在设计之初居民们提出的意见。还有希望公共区域可以多一些凳子,这样累了方便休息。”事实证明,这些意见都被采纳而且更为贴心,想要的凳子也有了,还是定做的,高50多厘米,固定在地上,非常牢固,而且数量不少。 

  “一定要表扬设计师,画引导系统时因为车子来来往往,白天没法画,只能晚上8点以后开工,有两个晚上画到了凌晨4点,很辛苦。”采访中,不断有居民告诉记者“改造故事”,有欣喜,有自豪,也有感动。一次升级再改造,也让居民们发出了“小区整治改造确实是让大家共享成果”的感叹。就像居民李大姐说的:“我们满满的感动,这些和我们社区没有关系的孩子,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做了这么多,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要爱护环境,爱我们自己的家。不能因为这里是个老小区,就自己放弃它了。”

  加大维护力度持续推广“微模式”

  “微更新”从一个设想到设计方案的诞生,到最终照进现实,街道、社区、设计师们的努力和付出迸发出越来越多的火花和亮点,也引来了许多“发现者”的探秘。其中,钱江晚报全程跟进并前后三次大幅报道,并出现在了“ 浙江卫视”的画面中。“相较其他,这种‘上下联动’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参与性。”黄苏萍表示。不过,也有不少居民担心,这会不会是一阵风——“新鲜一阵子,过一两年又‘涛声依旧’了”。 

  对此,黄苏萍告诉记者,跟安道设计公司合作的“微更新”将持续三年,实行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社区都会联合安道设计公司专业的设计总监和设计师们对小区能做微更新的点位进行协商改进,让社区的老旧空间持续焕发生机,更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在更新中感受到变化、体会到幸福。此外,微更新项目完成后,后期社区会持续跟进,会安排专人一周一巡查,及时查漏补缺,杜绝安全隐患。同时社区会加强更新后社区内部的运作和更新后的维护工作,建立居民的自治和维护,靠居民自治来建设维护,形成可持续的自主更新模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运河沿岸名区·深耕南部
   第04版:运河沿岸名区·决战北部
米市巷街道“微更新”让居民感受“幸福来敲门”
今日拱墅运河沿岸名区·深耕南部03米市巷街道“微更新”让居民感受“幸福来敲门” 2018-08-17 2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