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养”新突破 用心破解特殊老人群体“吃饭难”
我区坚持以解决高龄、孤寡、空巢、独居等特殊老人群体吃饭难为重点,依托智慧养老平台搭建老年助餐中心,在小河街道和米市巷街道试点开展“智慧助餐”服务。米市巷街道锦绣食堂装修后重新营业,推出了“应时膳食、因人定制”的健康养生菜品,同时采用标准化餐饮管理体系,高龄老人只需按下老年手机的“绿键”,即可实现一键呼叫点餐,由专业人员送餐上门。
我区精细化管理老年用餐服务点,将全区老年用餐服务点划分为社区老年食堂、社区助餐服务点、为老服务送餐企业三类,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协同行动。经排查符合条件的,悬挂标识经营;不符合条件的,责令提升改造;3个月内仍无法达到相关要求的,责令关停。此外,区养老指导中心和第三方测评机构已对全区老年食堂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涵盖老年食堂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相对位置、餐饮许可证件、就餐面积、日常就餐数、价格标准等内容,以精准补助推动老年食堂运作更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过精准管理确保老年人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健养”有成效 拓展医养护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我区依托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的中医老年康复品牌特色,以“六个一”(一名管理顾问、一名业务专家、一名护理指导、一名质控员、一名品牌指导员和一块牌子)输出的形式,对社会办老年康复护理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指导。全区老年康复护理医疗机构坚持行医规范,完善质控体系,探索专科建设,创建品牌特色,努力提升医养护综合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临终期关怀的一体化全程服务。
依托区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深化与省、市医院在双向转诊、专家门诊等方面的合作,发挥区域信息化、临床检验、影像会诊、远程心电和消毒供应等五大中心优势。深入推进家庭责任医师签约服务,截至9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共签约近3万人。
目前,我区已建起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卫生中心+社区照料中心的长效协作机制,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64家照料中心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全区现有护理型养老机构4家、康复医院7家,护理型床位2039张,医养护一体化的养老模式正不断深化和完善。
“休养”再升级 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更规范
我区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养老机构,为全区老年人提供优质可靠的机构养老服务。近五年,全区投入机构养老6000余万元,吸引民营资本1亿余元,现有养老机构17家,提供养老床位3114张;有18个撤村建居社区建立了集中全托供养点,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提供床位1763张。今年,加速推进街道级照料中心建设。目前,和睦、大关、小河、康桥、祥符、拱宸桥等6个街道已完成建设任务。社区“嵌入式”微型机构建设也初见成效。元墅和睦社区、蚕花园社区养老园运行稳定,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入住养老;壹健康华丰社区养老园也将于近期完成机构设立审批,预计10月底启用。
今年,我区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泰昆慧谷对全区9家养老机构开展服务质量大检查。评估机构根据“五查五改、对标达标”的标准,从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5个方面120项指标展开实地检查,逐项打分,形成详细检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不断加强监管与指导,持续提升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质量,严格监督养老机构规范化运行。
“乐养”显特色 开辟老年文化教育新天地
我区以老年电视大学为主阵地,结合老年教育讲师团、老年电大实体化教学班,构成了“三位一体”的老年教学机构,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目前,全区共有老年电大教学点100个,在校学员15000人左右,涌现出了区电大直属教学班、米市巷街道夹城巷社区教学班等省级教学示范点。今年,老年电大共招生23350人次,老年入学率占老年人口数的14%,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在此基础上,创新推进老年教育试点教学班的建设,着力实现办学多元化。9月1日,“幸福学堂”社区老年教学班开班仪式在小河街道举行,这是由区老龄工办、各街道老龄委、社会组织三方合作,为更好实现“老有所学”而尝试的老年教育新模式。
我区老年文艺团队快速发展,涌现出小河街道越剧文化艺术团、和睦社区老年腰鼓队、南苑社区老年合唱团等一批优秀文艺活动团体。今年,区老龄工办积极组织老年文艺团队参与杭州市“老年文化艺术节”、“独特韵味别样精彩”杭州市老年书画摄影比赛等各类活动。社区老年文化活动也蓬勃发展,持续开展“敬老月”活动亮点纷呈,深受喜爱。随着我区老年教育和文化活动更具特色,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助养”上水平 全社会共筑养老事业大格局
今年,我区智慧养老工作顺利完成衔接,已累计发放智慧养老服务终端超过19000台,为老年人提供主动关怀万余次。此外,养老服务工作者队伍不断优化,建立养老服务专兼职工作人员名录,有街道级养老专职人员16人,社区级养老专兼职工作人员99人,社区助老员162人,养老护理员364人。上半年,开展了养老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及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区共有169人参与。养老护理员须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才能获得上岗证。目前,全区养老护理员持证率已达95.3%,基本建成一支专业、稳定的养老工作队伍。
我区大力引进社会组织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群已初具规模,有40家照料中心委托社会组织运行。其中,元墅与和睦、蚕花园、登云路等3个社区签订合作协议,万科与永庆路、董家新村等12个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启连锁化运行模式。今年,还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10家社会组织,组建了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名录库,并将元墅、奥航、万科随园等服务较为突出的社会组织列入重点考察和培育范畴,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我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本版供稿 严旭东 高雯
摄影 徐晖 姚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