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乙类乙管”首日 拱墅区集中隔离点正式闭点
集中隔离点医护:今年想回老家过年……
拱墅区集中隔离点闭点合影

  本报讯(通讯员 廖婷婷)近日,我国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实施“乙类乙管”,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拱墅区最后一批集中隔离点也完成使命,顺利迎来了闭点。

  从2020年开点到成熟运转三年间边摸索边改进从2020年第一个隔离点开点至今,一千多个日夜,辖区累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9.6万人;仅2022年,就派驻医务人员近1600人次,派驻街道、部门干部800余人次,最高储备隔离用房1万间,有力应对多轮疫情流行冲击、严守前沿阵地,完成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历史使命。 

  这次与隔离点的最后告别中,有两位特殊的医务人员:苏世隆、杨莉芳。他们在2020年初就作为工作人员紧急入驻,2023年1月又有缘作为最后一批隔离点工作人员见证“闭点”。谈及三年疫情,他们感慨万千。 

  “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集中隔离点还是个‘新东西’,当时规范要求还未明确,物资也非常紧张。三年间,我们可以说是边摸索边实践边改进,才有了今天隔离点成熟运转的样子。”苏世隆是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三年来累计“进点”4次,最长一次连续服务了近三个月。 

  三年间,拱墅区创新搭建“拱墅区集中隔离点云学习平台”,就隔离工作重点环节开展行前业务培训、跟岗培训和远程视频培训;梳理文件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动态整理编制隔离工作“宝典”手册;组织院感、疾控、卫监专家“现场督查+视频巡查”,每周全覆盖巡查指导;探索了“副处级干部驻点负责、双组长协作配合、各部门共同参与”的“1+2+X”的集中隔离点内部日常运行机制。2022年,拱墅区累计派驻街道、部门干部831人次,医务人员1585人次。 

  “三年里,疫情形势不断变化,隔离酒店和隔离用房的数量也在动态调整。最少的时候全区只有5个隔离酒店,最多的时候,我们累计储备54家集中隔离场所,共有10061间隔离用房。其中根据实际需要梯次开放、经受检验的集中隔离场所41家,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前沿防线,确保风险不外溢。”拱墅区防控办集中隔离组组长舒可,也曾在2020年初入驻集中隔离点,对这三年的变化他深有感触。

  收到的感谢数不清 

  最期盼今年回家过年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称得上‘筚路蓝缕’。那个时候隔离点没有什么医疗组后勤组,只有医务人员,除了医疗相关,还要承担包括送饭、收垃圾、消杀、信息录入在内的所有工作。在隔离点里面,通宵是常有的事,曾经有连续三天,我就睡了四五个小时,心理压力也特别大。”杨莉芳是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房护士,三年间“进点”5次。 

  “这个过程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数不清收到了多少次感谢,多到足以支撑我们走过寒冬、迎来春天。有感谢这么多天照顾的,有感谢特殊情况我们为他想尽办法配到药的,这个时候就觉得特别欣慰。” 

  杨莉芳回忆,2020年的时候有个孩子需要集中隔离,但是她的家长因故不能陪同,医务人员就特别照顾那个孩子,每天上门给他量体温、观察身体状况、收拾房间,孩子的家长特别感谢,结束以后还给他们点了水果奶茶,并郑重送了一面锦旗。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秉持着“隔离不隔爱、温暖一直在”的信念,拱墅为集中隔离观察的“客人”提供“一人一档、分类施策、双向互动”暖心服务,包括医疗保障、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工作人员为每位隔离人员添加服务保障微信,线上进行日常沟通交流、健康状况记录,并及时响应,尽量满足被隔离对象的正常生活需求。2022年,累计获得各种形式感谢1000余人次。 

  现如今,隔离工作生活收官了,杨莉芳说:“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春节,我要回老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抢先机拼经济
   第04版:要闻
“乙类乙管”首日 拱墅区集中隔离点正式闭点
区总工会启动“暖心关爱职工行动”
拱墅商务社区“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贺信回信精神
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
今日拱墅要闻04“乙类乙管”首日 拱墅区集中隔离点正式闭点 2023-01-13 2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