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依托“为侨服务促和谐、为侨服务促发展”的工作宗旨,米市巷街道建阵地、重宣传、强服务,先后打造了侨联活动主阵地——“聚侨堂”、设置了百米侨法宣传墙、组织了近百场特色活动、开展了困难归侨侨眷帮扶等等主题活动,真正做到“以心联侨,以法护侨,以情聚侨,以爱暖侨”,激发了基层侨联组织焕发新颜。
以心联侨
打造侨联活动阵地
作为区侨界资源最为丰富的街道,米市巷街道下辖7个社区,有归侨侨眷343人(其中华侨6人、归侨13人、侨眷324人),设有基层侨联7个。
“他们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紧扣街道中心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三深三耕’的幸福米市作出显著贡献。”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8年,为更好地为辖区侨胞侨眷提供服务,街道在大塘巷社区打造了侨联活动主阵地——“聚侨堂”。在这里,侨胞们可以参与多样活动,可以自由交流,亦可以放松心情。“这里设有侨联文化墙、多功能活动室、统战书吧和亲情聊天吧等场所,为辖区归侨侨眷创造温馨的互动交流环境。”大塘巷社区侨联主席、社区书记喻煜介绍说。
依托主阵地的打造,街道侨联的活动开展地愈加绘声绘色。近日,一场“关心环保 珍爱水资源”活动在古新河畔上演,百名两岸及港澳青年齐聚一堂,以诗朗诵的形式诉说自己对绿水青山的关心和向往。“我想去淌涓涓的小河,去幽静的亭台楼阁”“我的身心,离不开地球的滋补润泽,我的泉思,因你的慰籍而丰硕”……活动中,两岸青年深入交流,共话绿水青山。
“除了各式交流活动,街道还倾心推出为侨服务菜单,像智能手机应用、英语口语学习等培训项目,老年侨眷群体点单火爆,而书画类免费培训则深受年轻一代侨界人士欢迎。”喻煜介绍道。
以法护侨
群策群力维护侨益
在前往“聚侨堂”的道路上,一堵图文并茂长约百米的“宣传墙”,常常会吸引不少来回居民的驻足细看。
与其他宣传墙内容有些不同,在这堵墙上宣传的都是“侨法知识”,内容涵盖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等。“这样的形式,除了能让更多居民学习和了解侨法知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增强法律意识。”喻煜说道。
像这样,把法律法规和为侨服务文化送到群众身边,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进基层一线,一直以来是街道打造活力基层的有力举措。近年来,通过实行公职律师进社区制度、主题宣讲活动等形式,让法律走进社区、走近百姓,进一步提高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此外,街道还推出新侨主题沙龙,依托“海外侨领进拱墅”、“创客天下·运河论道”、“米市经济发展联盟”等,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沙龙,为侨界人士创新创业提供上下游供应链和政策支持。并召开社区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征求侨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增强侨界人士对社区大家庭建设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微信公众号、led屏等多种载体,通过持续开展各类侨法宣传活动,街道不断加大侨法宣传力度,扩大侨法宣传对象,进一步增强依法护侨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侨法宣传氛围。
以情聚侨
画好侨界同心圆
90多岁高龄但几十年来一直投身社区服务的退休老师,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上门走访看望的楼道小组长,积极组建舞蹈队并代表街道多次参加表演的文艺小骨干……这是“聚侨堂”侨联文化墙上,展示着的7位来自不同社区的侨界人物故事。尽管身份和年龄不同,但这些“最美精神”却感染着许多人。
除了介绍这些平凡中见伟大的事例,文化墙还展示了特殊的几封信。其中,有两封“感谢信”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位居住在美国的侨胞写来的,其父亲是独居老人且身体欠佳,得知此情况,社区协调多方资源照顾其晚年生活,不仅照顾身体健康问题还注重情感需求。在父亲去世后,他还满怀感恩将一面“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锦旗送到社区,并说道:“社区为侨服务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是充满温情的。”
实实在在的为侨服务,还体现在各个文艺活动中。在围绕“诗词杭州”的“四艺”讲座中,街道热情邀请侨胞参与,在一首首饱含故土乡音和爱国之情的诗词中,抒发着爱国情怀。“我们会经常组织侨胞来‘聚侨堂’参观,也会引导他们参加文体节活动,通过交流,让他们不断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喻煜表示。
以爱暖侨
水乳交融助推发展
“每到传统节日,街道和社区都会和我们共叙情谊,你看,端午节到了,我们又聚在一起包粽子、做香囊了。”谈及平时的各项活动,家住大塘巷社区70岁的侨眷李大伯难掩兴奋之情。
节日共叙情谊、平时邻里守望,在街道,这样的“以爱暖侨”事例不断上演,既丰富着归侨侨眷的业余生活,又温暖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在大塘巷社区,设立的“孝心车位”每月给侨界人士发放免费停车券,为其亲朋好友的相聚解除后顾之忧,也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而主动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归侨、侨眷、留学人员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则让更多侨胞侨眷深深感受到社会各界的爱。
这些“暖心”举动,在架起一座座连心桥的同时,也激发了不少侨胞侨眷的“饮水思源”之心。“其实很多侨胞侨眷都很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我们也在想办法畅通这样的渠道。”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街道组建的“米市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归侨侨眷参与常态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助推社区建设和发展。据悉,2019年以来街道共举办侨联活动6次,慰问侨眷20余人次。
随着基层侨联组织的活力不断激发,米市巷街道侨联正焕发着新颜。展望未来,街道将不断创新基层侨联规范化实践,形成一套具有米市特色、标准化的、可复制的组织体系,全方位地关心关爱归侨侨眷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也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全力推进侨法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全力维护老侨权益,大力挖掘新侨资源,实现互助双赢,进一步擦亮米市‘聚侨堂’金字招牌,打造基层侨联实践样板。”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道。
记者 黄冰 通讯员 史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