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区委组织部紧扣新出台的《党政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分类考、一线看、多元评,确保考准考实干部实绩,为区域发展激活内生动力。
针对过去考核指标泛化、缺乏有效激励等难题,今年我区干部考核量身定制硬指标,考核更具“个性”。在明确综合考评、大党建考核2大类“统考”项同时,围绕全区中心任务设置77项“个性化”指标,对不同对象各有侧重。如在北部街道单设“城中村改造”指标,在南部街道设置“城市基层治理”指标。同时,将47个区直部门划分为经济建设部门、党群部门等类型,设置“产业平台建设”“基层治理能力”等个性指标。依据工作进度排名,区领导和单位主要领导按实绩打分排名,实现正、副职分开考核,街道、部门分开考核,分管同一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同一业务条线内进行横向排名,确保精准有效。
针对性指标的设置,最终是为了考核出干部工作实绩。为此,在全市试点研发干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了涵盖干部基础信息、重大事项、考核考评等多项内容,区管领导干部每月底填写本月实绩、下月目标,区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排名、评分,借助大数据,每季度自动进行综合分析排名。同步开展“一季一研判+”专题调研,每季确定一主题,实地访班子,与干部面对面交心,通过线上线下相互印证,考准干部日常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确保考评结果公平可观,今年拱墅实施工作对象多元评,坚持‘让最了解干部的人评价干部’,创设区领导总评,街道部门互评、单位内部自评“一季三评”机制。每季区级正职评价街道、部门一把手,区级副职评价分管条线部门一把手,街道部门一把手之间开展互评,街道部门一把手对班子成员或分管条线干部打分评议,按照评“两端”原则,根据一定比例评出“好差”两头名单,作为干部选用重要参考,最大限度地用考核的“尺子”把干部实绩“量”准“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