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运河沿岸名区·江南水乡秀美之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旧小区穿上时尚新衣大关街道翠玉社区打造垃圾分类新样本
翠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环保公益行动
翠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我参与”主题绘画活动
翠玉社区居民使用章鱼回收系统
翠玉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点
兄弟社区赴翠玉社区参观交流智能垃圾分类工作
翠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科普讲座
工作人员介绍智能资源分类回收柜工作原理
广州市考察团赴社区调研学习

  大关街道翠玉社区面积约0.06平方公里,辖区内住户1026户。社区立足“小而精”特色,在“螺蛳壳”大小的区域内做好垃圾分类“大文章”。

  近年来,翠玉社区以垃圾分类等工作为载体,提升改善小区环境,让老旧小区褪去“脏、乱、差”的旧衣,焕发“美、净、齐”的新貌,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直以来,翠玉社区垃圾分类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志愿引导常态化、生态垃圾房打造、智能设备投放、环保驿站建设等特色工作是该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之举。

  本报记者 王苑阳 通讯员 付天祺

  “七字口诀”嘴上念 垃圾分类入人心

  “残羹剩饭瓜果皮,菜叶内脏绿筒进。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蓝筒进。电池药品杀虫剂,日化用品红筒进。尿片瓷片香烟蒂,快餐用品黄筒进。”这是翠玉社区居民耳熟能详的垃圾分类“七字口诀”,这段口诀社区居民人人都能脱口而出。

  居民徐建新的垃圾分类从早晨开始。将准备早餐产生的垃圾扔进垃圾分类桶再去上班已是他每天的常规操作。下了班,丰盛的晚餐是一天忙碌后最好的惠赠。这天他为家人准备了萝卜炖牛肉,刨下来的萝卜皮和菜叶子被他放进一个小碗,成了家中兔子的“零食”。“我们家是垃圾分类总动员,连小动物也加入到垃圾减量的队伍中来了。”晚饭后,徐建新快速整理完碗筷,出门运动时顺便将厨余垃圾带下楼,扔进绿色垃圾桶,“现在,厨余垃圾不过夜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家规。”

  徐建新还志愿加入了集翠源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每周三早上7点到8点半是他的督导时间。一到周三,他总是提前来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点进行垃圾分类督导,遇到分类错误的居民,徐建新就协助他们再次分类。

  2010年杭州市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翠玉社区有幸成为首批“吃螃蟹”的试点社区。经过近10年的不断探索,翠玉社区垃圾分类逐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翠玉模式”,垃圾分类意识更是深入人心。

  据悉,翠玉社区先后摘得2015年区生活垃圾分类星级小区、示范小区2016年度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红榜)、2018年度省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等荣誉。2010年1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赴社区采访垃圾分类“实名制”。2017年9月,浙江日报、浙江在线前在社区采访“花房垃圾房”。此外,该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深受各方领导关注,市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等相关领导先后前来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广州市城管局考察团、海口市龙华区代表团等各地同仁也纷纷前来学习调研。

  垃圾智能化分类 迈上生态循环路

  提到垃圾房,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脏兮兮、臭烘烘。而翠玉的垃圾收集点却像花房一样,让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走上了“生态”之路。

  一顶绿色的遮阳棚,左右两边种着盆栽式的花卉,小清新的风格格外引人注目,成了翠玉社区的一大标志。“生态垃圾房”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也让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解决垃圾房普遍存在的蚊蝇滋生问题,社区创新举措,在垃圾房的两侧栏杆上悬挂了数十盆由智能机器控制、能自动检测土壤湿度、定时对植物进行自动浇灌的盆栽。这些低碳环保的智能盆栽充分吸收周围的废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将垃圾收集点变成了“生态垃圾房”。 

  资源分类回收机也是翠玉社区的特色之一。今年1月,社区引入了杭州贝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智能资源分类回收柜创新产品——章鱼回收柜,是集科技创新与良好体验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新产品,打造了前端返现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智能回收”新模式。

  社区居民只要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扫码或采用人脸识别,就能一键开启回收工作,十分方便和人性化。对于回收的行为还有智能化的奖励,垃圾投放后居民获得相应积分,以此激励居民的回收行为,提高垃圾回收率。

  自带奇趣与黑科技感的回收过程,让章鱼回收柜吸引了众多居民。刘阿姨家胖嘟嘟的小孙子举着小手,一定要奶奶帮他体验黄黑相间的机柜。章鱼回收这个憨态可掬的社区“新朋友”,吸引了大批的居民簇拥在前。大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体验奇趣的“智能资源分类回收”。

  曾经堆放在楼梯侧的废纸箱不见了,小区资源桶边没扔进去的饮料瓶也不见了……章鱼回收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无论从资源分类管理还是市民宣传倡导方面,章鱼回收柜让大家切身实地参与到资源分类工作中,帮助社区完善了资源分类工作。”社区主任戴震寰说。

  长相和自动售货机相似的垃圾袋自助发放机也是翠玉社区垃圾分类的一大亮点。里面放置了三种规格的垃圾袋供居民选择。只要刷智能卡,就会自动“吐”出分类垃圾袋。巨大的彩色触摸屏还拥有播放宣传片、垃圾分类小游戏等功能,寓教于乐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接下来,垃圾减量将是社区重点攻坚工作,社区将创新打造‘绿化有机步道’。”社区书记楼颖说,“这项工作的推进是为了让易腐垃圾不出社区,做到垃圾减量,最终实现垃圾分类生态循环,这也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拉高标杆。”据悉,“绿化有机步道”集健身路径和垃圾分类实践基地功能于一身,步道内计划引进易腐垃圾转化有机肥机器,将垃圾变成步道植物的有机肥,从而实现垃圾分类生态循环。

  创新工作举措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具体工作中,翠玉社区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实施垃圾分类实名制工作机制是其中之一。早在2010年,翠玉社区就成立了垃圾分类实名制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利用黑板报、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入户分发资料,向居民介绍生活垃圾科学分类知识,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铺开做足了准备。

  “同时,每栋单元楼设置积分榜,用红、黄、绿三色进行评分,每日公布成绩,每月进行星级评定,并进行鼓励性质的物质奖励。”楼颖说。此外,支部书记、楼道小组长、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每天分早晨、傍晚两个时间段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督导,并抽查登记。

  垃圾分类巾帼义务督导队也是社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从实行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开始,社区就发挥了辖区妇女勤劳、实干、细腻等优势,紧密结合辖区“五好文明家庭”,组建了一支百余名妇女为主的垃圾分类巾帼义务督导队。督导队下设8个小分队、58个岗位、116名督导员,督导员持证上岗,帮助居民准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集翠源平台这一特色文明风尚培育平台也助了翠玉社区垃圾分类一臂之力。作为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平台涵盖垃圾分类“大讲堂”、废旧垃圾制作工艺品展示、垃圾分类影集、分类实战小游戏、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宣传等。

  接下来,社区将在垃圾分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完善垃圾袋自动发放机、智能收垃圾回收箱、礼品兑换机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先进设备,推出升级版智能化垃圾分类体系,夯实“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关注
   第05版:要闻·城事
   第06版:三方协同治理 夯实基层基础
   第07版:运河沿岸名区·江南水乡秀美之区
   第08版:夯实基层基础 赛出铁军风采
老旧小区穿上时尚新衣大关街道翠玉社区打造垃圾分类新样本
今日拱墅运河沿岸名区·江南水乡秀美之区07老旧小区穿上时尚新衣大关街道翠玉社区打造垃圾分类新样本 2019-08-30 2 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