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 擦亮青春本色
2002年,27岁的徐俊昌从河南老家来到杭州,成了区市容环卫汽车场的一名合同制工人。虽然文化不高,但脑子好使、工作卖力,单位便让他考了电焊证,正式成为一名焊工。
环卫行业的电焊工,可谓是高危工种,因为吸粪车罐体内有残渣积垢,焊接时遇热会释放出沼气,非常容易引起爆炸,每次作业都需要小心谨慎。不仅如此,还要面对脏和臭。运垃圾的车、运粪便的车,经过电焊高温加热,那味道的“酸爽”,没经历过的人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的。但徐俊昌从不嫌弃这个工种,有时蹲在上面作业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一勤天下无难事,加上他本就爱琢磨,焊接技术也愈发精湛。遇到棘手的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对此他从不推脱,总是遇难破难。“焊条角度和焊接距离都非常重要,还要注意时间,薄的位置时间短一些……”徐俊昌边说边用满是老茧的手比划起来。久而久之,他对焊接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创新改进了“烧电焊”工作法,大大减少了作业时间和耗材用量。
攻坚克难 彰显党员风采
2015年夏天,杭州一处倒粪码头停摆了。该码头每天处理杭城200余吨粪便,如不及时修复将影响居民生活,更要命的是原厂家已联系不上,全局上下急得团团转。徐俊昌得知后,二话不说赶到现场。
一到现场,看到这副“惨状”,徐俊昌心里也是一咯噔。虽然带着防毒面具,但浓烈的臭味让他闻之欲呕。
“事情紧急,忍着也得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徐俊昌回忆说。
经过逐一排查,问题终于找到。他又连夜亲自动手制作器材,经过三天的抢修,码头终于恢复工作,大伙儿终于松了一口气。
据同事说,徐俊昌因为这次抢修,大病了一场。
有同事私下劝他别这么拼,他只是笑笑,“我是党员,关键时刻我不上谁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的防汛抗台、防雪抗冻保障都有他的身影。
临危受命 守护万家安全
今年疫情期间,他带头报名参加了“党员清道夫”先锋队,上门收运拱墅居家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即医疗垃圾),从2月1日到3月31日,徐俊昌和6位队友共上门收集垃圾5138户次,清运垃圾15吨。
“最高峰的时候,有200多户隔离户。但是我们仍以日产日清的标准进行收运。”徐俊昌回忆,各隔离点分散在不同小区的不同单元和楼层,有些老小区没电梯,身穿防护服的徐俊昌跑上跑下,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透。装满垃圾的垃圾桶每只重100多斤,徐俊昌和队友们一趟趟地搬上车,运到垃圾集置点,最多一天运了30多桶垃圾,磨破3双手套。
“有时候,遇到没扎紧的垃圾袋,垃圾撒在地上,需要我们重新装袋,挺危险的。”徐俊昌感慨道,“幸运的是大家都安全地挺过来了。”
面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徐俊昌很谦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我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只要单位需要我,我是不会离开环卫岗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