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黄狄波)电动自行车对于现在的部分家庭而言,是短距离通勤的便捷交通工具。但随着电动自行车越来越普及,如何充电、安置成了不少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多地出台过关于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等相关政策,可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东新街道三塘人家小区过去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自2020年底安装了一套智慧消防系统后,小区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问题便迎刃而解。
智能识别+语音劝导
对电动自行车“乘梯上楼”说“不”
“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请立即退出,谢谢合作。”在三塘人家5幢,一辆电动自行车刚被推进电梯,响亮的语音劝导声便不断响起,监控灯也随之亮起,提醒车主推车离开。当车主执意要乘坐电梯强制上楼时,电梯的按钮就会被“锁住”,直到车主将车推出后,语音提醒才会停止,电梯也才会恢复正常运行。
而这样一套“高端操作”得益于电梯上端的“电子慧眼”——AI智能摄像头。它会实时分析画面,判断是否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同时还会通过AI摄像头抓拍不安全行为照片,留下“电子存证”。
截至目前,三塘人家28部电梯都已安装、调试好这样一套梯控系统,并在每幢楼下设置了安全道岔,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有效治理了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进电梯、在楼道充电等乱象。
升级改造非机动车库
充电问题寻得“破解之法”
既然不让电动自行车上楼了,那么居民充电的需求又该如何满足?对此,三塘人家小区再出高招。
“我们在每幢楼的地下非机动车库都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刷卡就能充电,一次只要一块钱,最多能充6小时,去物业就可以办理相关充值事宜。”三塘社区党委书记高娟介绍道。
地下非机动车库区域也被清晰地划分为充电区和非充电区,实现了停车空间的规范化。当住户需要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只要刷卡选择插座口就可以,系统在检测到车辆充满电后还会自动断电,能够有效保护电池,防止自燃,真正保障了充电安全。
“技防”助力“人防”
小区消防装上了“智慧大脑”
“自从小区安装了这个‘智慧大脑’后,现在不仅不用担心电动自行车上楼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充电问题,我们下班回来只要刷卡充电,第二天就能充满‘能量’,真是省心又省力。”居民在体验过梯控系统、智能充电系统后都赞叹不已。
此外,社区还在小区消防通道、消防登高处等位置设置了AI摄像头,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对占用消防通道的车辆,系统将自动采集车牌并将通过短信、语音等方式通知车主移车;系统还会对小区住宅、商户实时监测其电气回路运行参数,可以依据用电信息,来判断人员居家动态,并可自动生成居家动态报告;当隐患火情发生时,这套“黑科技”还会自动提醒消防及相关责任部门,快速通过平台联动火情发生地附近的微型消防站资源,微消站端以“弹框占屏”警示、短信、语音等方式通知微消人员……做到第一时间响应、调度、处置,充分展现了智慧消防系统的“硬实力”。
作为数字化改革在基层实践落地应用之一,东新街道以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需求为导向,从小切口构建数字化改革大场景,先后推出了“错峰停车”“食安慧眼”“智慧消防”“综合查一次”等多个落地场景,通过数字化改革让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