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小明)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印发《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各地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城市绿道、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可复制经验。其中,我区的京杭大运河绿道(拱墅段)经验成功入选。(下转4版) (上接头版)
京杭大运河绿道(拱墅段)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范围内,承载风貌最具多样化、最具深度的区域。绿道总长约19.5公里,北起石祥路,东至铁路桥(上城区界),是浙江省级绿道2号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打通环城北路、小河油库两大断点,串联运河沿线三大历史街区、四大运河园区、五大博物馆以及华浙公园、欧Ⅲ公园等绿地空间和杭州大厦、西湖文化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构建起连续贯通、功能完善的高品质城市绿道空间和独具杭城“运”味的特色景观体系。
项目针对北新关遗址周边河床干枯、植物生长杂乱等生态问题,采用城市生态海绵造景技术,打造鸢尾主题花园,提升绿道的雨洪管理能力,形成四季长效观赏的靓丽风景线。在运河西岸、登云桥南侧,因地制宜打造以绣球为主题的阴生花境,塑造富有看点、亮点的节点,丰富沿线景观。
同时,聘请了15年前铺设运河游步道的资深工匠修缮老石板,力求最大程度保留历史风貌,实现步行体验提升。
项目针对小河地块的工业遗存,创新利用油罐、仓库,变废为宝。对隐于树丛中的猪圈坝历史进行梳理再现,在开阔的绿地空间上,以阴阳石刻为载体,以诗词为主题,解构、重塑猪圈坝历史元素。
此外,在北星桥下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在登云桥下建成大运河紫檀博物馆,积极探索推进“绿道+”创新实践,活用绿道桥下空间,有效盘活低效用地和周边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提升绿道服务效能。
运道沿线设置一套全新的标识系统,增设了123个运河文化人物与历史事迹的介绍,将运道地理信息定位与绿道服务设施导航一体化,同时植入二维码等数字化信息,将传统的文化静态展示转化为动态互动,再现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