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拱墅区自去年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基本建立拱墅区污染源普查基本名录库,截止6月12日,已完成工业企业清查约3174家,完成率达100%,生活源锅炉普查23个全部完成;填报市政入河排污口1个全部完成。
为了做到污染源普查每家企业不重不漏,拱墅区污普办工作人员表示,拱墅探索建立了三级网络普查队伍,覆盖全区11个街道(园区)92个社区共计140余人,对拱墅区所有工业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同时拱墅也坚持做到普查程序规范,严格执行实施方案、严格选聘普查员、严格组织清查工作、严格清查质量管理,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介绍,拱墅区首先依据国家下发的污染源名录库,再叠加全区日常监管的企业名单,最后通过三级网络的清查方法,确保了名录库的准确性。
“在展开拉网式排查中,一旦发现没纳入名单的企业,我们会立即在系统内进行增补,确保每家企业都能录入。”普查员王淑芝告诉记者。
基本名录库是用于摸清全区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是污染源普查的基础工作,所以建立覆盖全面的名录库至关重要。接下来拱墅区将根据名录库,对企业的污染源信息进行深入调查,切实掌握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各类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加强污染源监管、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为创新工作手段,在下步入户调查时,拱墅区拟采用“1+1”组合进行现场普查,“1”为基层污普员,全部来自街道、社区网格员,发挥熟悉地形、掌握情况的优势;“1”为专业人才,主要来自第三方机构。通过双方互补,切实取得“1+1>2”的效果,促进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协调推进,使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人心,让更多拱墅人为家门口的青山绿水加油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