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运河沿岸名区·文化引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遗成功5周年,遇见运河沿岸名区!
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 强势推动大城北崛起
望宸阁
大运河中央公园
大运河亚运公园
大悦城
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瓜山保留农居点整治项目样板房
建设中的智慧网谷小镇会客厅
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成立
第八届大运河文化节暨首届大运河戏曲节盛大开幕
每年举办“新年走运”成为市民热情参与的文化新民俗
外国友人走进手工艺活态馆参观
善贤社区文化家园
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成立

  悠悠运河,流淌千年。这是一部流动的遗产、一段活着的历史,也是一个绵延不绝的传奇。蜿蜒过境12公里的大运河滋养着拱墅这片热土,哺育了一代代拱墅人,其璀璨的文化不仅留存于博物馆、历史遗迹中,更是鲜亮地“活”在当下,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澎湃动力。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申遗成功后的五年来,拱墅加快高质量建设运河沿岸名区,扛起大城北崛起的使命担当,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举全区之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打造十大文化项目,突出文化遗产、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开展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影响深入骨髓,让群众更具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

  文化符号随处可见

  拱墅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坐拥拱宸桥、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三处世界遗产点、两处还在通航的世界遗产河段,是大运河沿线古迹保存最完善、风貌最典型、景观最优美的区域之一。

  自运河申遗成功以来,我区先后开展两批次共23处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保护、树碑立传;对香积寺塔、高家花园等2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精心保护;提升改造桥西、小河、大兜路3大历史文化街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就拿拱宸桥一带来说,这里聚集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依托国家级博物馆群落,吸引了高氏照相机等一大批特色博物馆集聚,成为大运河畔一个通古达今、开展大运河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在全面告别城中村后,拱墅对祥符桥、运河湾两大文化街区启动了风貌保护,保留整治吴家墩村、拱宸村、瓜山村等三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农居点,留住运河人家的乡愁记忆。

  与此同时,拱墅着力打造新的文化地标,为大城北再添靓丽的“文化风景”。2018年5月,我区启动建设“一址两街两园三馆两中心”十大文化项目——半山历史文化遗址、祥符桥文化街区、运河湾文化街区、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中央公园、民俗博物馆、运河文化规划馆、匠人馆、大运河时尚发布中心、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正在运河两岸拔地而起,生长成像绿化一样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自古以来,大运河拱墅段是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集市、仓储中心,具有深厚的漕运商业传统。十里银湖墅、“天下粮仓”富义仓、卖鱼桥……无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如今,这段繁华续写辉煌。2018年1月,我区发布《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这也是全市首个区级文化发展规划。“从小文化建设向大文化建设转变、从无形文化向无形和有形文化并重转变、从注重文化外延向注重文化内涵转变”,该规划提出到2021年努力建成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总目标,完成“九个一批”工程108个项目,也让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脉络。紧接着,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运河文化看拱墅”向更深层次递进。

  同时,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一批文化名人、名企落户拱墅,激发运河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利用原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引进丝绸主题酒店,由老旧厂房打造运河天地文创园省级示范园区,中文在线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入驻。著名钢琴家郎朗、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网络文学三剑客等纷纷设立工作室;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等一大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齐聚运河畔,让这里成为全国“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首批传承基地。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力量是最深沉的力量。拱墅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让大运河文化为产业赋能,为大城北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驱动大城北城市和产业蝶变。

  在十大产业平台建设中,我区推动“文化+”科技、旅游、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让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培育等方面更有文化厚重的独特优势。其中,智慧网谷小镇被誉为杭州版“中关村”,吸引了新浪、360、华为、联想、顺丰等一大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拱墅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区,我非常喜欢这里。”入驻拱墅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的德中卫生组织主席、德国科学院院士Manfed​Dietel​由衷赞叹。

  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的互融共生,成就大运河沿线产城人文融合的典范城区。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运河文化,不仅是拱墅城市发展的“点睛之笔”,更是惠及百姓生活的“一池春水”。

  2018年1月1日,上千名市民参与拱墅区第十二届新年走大运暨广场送福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点赞。和睦街道健身气功站站长伍卫红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谈了“走运”感想:“习总书记说的,做任何事情中国人都是一步一步走好!”说出了新年走运的美好寓意,道出了拱墅人的心声,也彰显了拱墅人的文化自信。

  五年来,以“大运河”为核心品牌,我区接连举办了新年走运祈福、半山立夏节、大运河庙会、元宵灯会、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大运河·湖墅婚典、皋亭修禊等文化活动,持续唱响“春走大运、夏品民俗、秋逛庙会、冬赏花灯”的“运河文化四季歌”,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盛事,更是成为市民热情参与的文化新民俗。

  目前,运河畔的群众文体活动团队多达380余支,区图书馆、文化馆等运河畔的公共文体场馆实行开放式、免费服务,年受益人数达百万人次……让拱墅人的美好生活更加充满了欢歌笑语。

  ​在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上,今年首届大运河戏曲节盛大启幕,六大板块活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千年一曲、戏运流芳”开幕式一票难求,“经典荟萃”大运河沿线剧种展演让杭城戏迷一饱耳福,“星光璀璨”戏曲名家公益汇演场场爆满,大运河网红戏曲大会展示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独特魅力,大运河戏曲节高峰论坛共话大运河文化传承与戏曲振兴……这场仍在进行的戏曲盛宴,让大运河拱墅段成为戏曲文化集大成之地,不断掀起群众性戏曲文化活动高潮。

  大运河戏曲节是拱墅文化活动的缩影,​运河畔一年四季繁花似锦、好戏连台,拱墅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影响深入骨髓

  坐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运河文化看拱墅”已成为拱墅人介绍家乡的“开场白”,这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传统的辉煌,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

  拱墅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约1100万人次,仅博物馆群就有约320万人次,是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优秀基地,每年向学校、社区开设“送上门”的特色展览、主题讲座等约100场。

  一大批文化民生项目和地标性文化设施在运河沿岸兴起,运河书房、社区文化家园以及位于社区及学校的文化展示交流“微型博物馆”等近200家文化场所,构建起了拱墅“15分钟文化圈”,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和艺术涵养。

  大运河文化的独特韵味已经融入了拱墅人的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拱墅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影响力,也正如运河之水流淌不息,奔向世界,奔向未来。

  大运河申遗成功以来,每年约有200余场文化交流活动在拱墅遍地开花——2018年5月,牵头举办首届中国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发布《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区县合作杭州共识》;2018年7月和9月,文化部、中国社科院组织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汉学家、青年汉学家先后参访拱墅;2018年9月,第二届中国——中东欧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拱墅举办;今年6月,一年一度的“半山立夏节”活动期间,拱墅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大运河畔揭牌,成为以城市为重点全国仅有的4家传统工艺工作站之一,这也是继2016年“半山立夏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的又一个好消息;目前,首届大运河戏曲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让“运河戏曲”成为了拱墅又一张“文化金名片”。

  拱墅已成为文化交流的热门基地,运河沿线城市共建共享文化成果的采集地。面向未来,运河沿岸名区的美好蓝图正快速成为美好现实,大运河文化带拱墅段必将成为展示伟大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关注
   第04版:运河沿岸名区·文化引领
   第06版:聚焦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第08版:特别报道
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 强势推动大城北崛起
今日拱墅运河沿岸名区·文化引领04以大运河文化为引领 强势推动大城北崛起 2019-06-21 2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