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湖墅街道城管科来了一名“得力干将”,大家热情地称之为治水“智慧网警”。这让街道污水“零直排”工作如鱼得水。8月13日,记者前往街道试点小区,会一会这位实力派治水“达人”。
本报记者 王苑阳 通讯员 叶佳
“口袋式”治水
治水效率大幅提高
穿进湖墅的豪曹巷,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试点之一的湖墅南路414号“零直排”小区,准备一探究竟。
打开小区雨水井窨井盖,首先看到的是安装在井壁上的一根专业水位计,边上紧连着一个摄像头。这两副装备就是“智慧网警”的全部“家当”了。
别小看了它,一连上网你就知道它的威力了。但得先在手机上下载智慧治水App,通过它来和“智慧网警”说上话。
工作人员现场模拟了“智慧网警”监控操作全程,将一桶清水倒入雨水井没过水位计后,网警自动发送报警信息。
此时,与之配套的智慧治水信息平台就接收到了信号。管理员手机App上的报警灯开始不停闪烁。记者看到,“智慧治水”平台上,报警位置、水量及实时的窨井情况一目了然。
“晴天雨水管道处于无水状态,一旦有水流,‘智慧网警’会及时报警,我们就能断定存在偷排污水的情况。”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祝伟铃解释说。
从摄像头取证,到数据判定、发送信息、管理员视频审核、责任主体单位接收、机器人“网格长”排查,到最终“结案”,工作全程手机操作,街道实现了“口袋式”治水。“这位神通广大的得力助手,让街道以前要花上两三天时间的工作,半天就能解决了。”祝伟铃介绍说,“治水效率提高,手机‘口袋式’管理让治水工作更加方便。”
配合机器人“胃镜式”养护
治污工作织就“智慧网”
其实,早在2017年,湖墅街道就引入了CCTV管网检测机器人,作为治水“网格长”。当时辖区内的地下排水管网就建起了健康档案,实现了地下管网定期来回监测。
两年前,湖墅街道就迈出了从“纯人力”治水到“智慧化”治水这一步,但在有效跟踪、快速反馈等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今年街道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探索推出了‘智慧网警’,通过在雨水排出口加装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排污第一时间取证和报警。”街道城管科科长陈荔说。
面对街道智慧治水这两大“臂膀”,陈荔打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机器人‘网格长’是走动式检测,‘智慧网警’则是固定站岗监测。前者擅长给地下污水管道做‘胃镜’检查,后者的实时监控为管道‘胃镜式’养护提供了精准‘病例’,两者配合形成了一个智慧治水网。”
水污染取证难、排查难、处理慢一直是基层“五水共治”工作的一大痛点。这一次,湖墅街道智慧治水再升级,通过“智慧网警”与机器人“网格长”的双效运用,开启了辖区“零直排”长效管理新征程。
让居民成为移动的“探头”
全民监督有效治水
目前,湖墅街道水体养护单位、试点小区物业及雨水排出口对应的社区、街道两级河长等人员都配备了“智慧网警”。合力治水后,养护单位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责任主体单位、排水户的责任意识也明显增强,真正实现了治水责任共分担。
“如果河长、网格员等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排污方面的相关问题,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信息上报,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祝伟铃补充道,“接下来,我们会对软件进行再次完善和升级,让辖区居民都能参与到共治中来,让他们成为‘智慧网警’系统里的一个个‘移动探头’。”
下一步,街道将深化“智慧网警”+机器人“网格长”治水模式,计划在年底前打造完成覆盖9个小区、管线长度10公里的智慧治水“生态圈”。同时,还将在排污智能化监测与鉴定方面进一步探索,实现技防促人防。
据悉,目前街道在香积寺巷28号和湖墅南路414号两个“零直排”小区先行试点。“智慧网警”运行已有1个半月,平台共收到有效报警8起,处置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