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医防融合新模式 创建健康服务高水平
我区荣获国家省市基本公卫绩效评价“大满贯”
市民健康生活馆内重点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区
为辖区居民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
中医体质辨识
为辖区学校学生宣教手卫生
为辖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为辖区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为辖区儿童提供计划免疫服务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自2015年以来,我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价连续6年蝉联全市前三,其中4次获全市第一;2020年,在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同时,获国家、省、市绩效评价“大满贯”的好成绩。

  健全卫生保障机制 

  加大政府资源投入

  政府重视,协同保障机制逐步健全。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情况均列入政府对街道部门综合目标考评。 

  财政保障,医疗卫生投入动态增长。明确“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例”,2020年区级财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补助收入1.64亿元,较2014年增幅157.0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位经费3483.1万元,人均66.22元;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按人均30元、78元标准落实签约服务专项经费。 

  优绩优酬,机构绩效改革有效激励。明确各中心绩效分配不受绩效工资结构比例限制,对于考评合格及以上的单位,允许将医疗收入的超基数部分用于发放年终绩效考核奖等。2020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用于发放绩效工资增量经费达4315.82万元,人均收入较绩效工资改革前增长6.38万元。

  夯实基层卫生基础 

  筑牢人民健康网底

  硬件投入,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持续实施“中心提升工程”和“站点覆盖工程”,先后投入2000万元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更新,目前6家中心全部配备DR(数字X线摄影术),文晖中心还配备了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聚才引智,专业化素养不断提升。2015年来,共招聘一线高层次人才、紧缺岗位人才238人;每年投入1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用于培养首席全科医生,建设2家区技能培训基地和2家省级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打造3家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基地、5家综合性院校教研实践基地。 

  智慧医疗,数字化建设纵深发展。投入1500万元统筹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并联网杭州市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就诊记录、检查检验记录等健康信息共享及双向转诊无缝对接;创新打造移动签约模块、手机汇工作平台和云随访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等,有效提升服务数字效能。

  提升管理质效水平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分工协作,管理分工体系化构架。成立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司其职,通过第三方抽查、信息化获取数据及现场查看形式等多途径实施评价,考核结果与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挂钩。 

  聚焦核心,考核评价科学化整合。整合签约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机制,融合条线指标,减少多头评价、避免重复考核。全面开展以标化工作当量法为基础的补偿机制改革绩效评价系统建设,实现80%数据由系统采集,工作量核算耗时减半,2020年完成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当量272.5万个,签约服务当量108.0万个。 

  顶层设计,服务内容标准化落地。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实现全区85支团队同质化管理、同质化服务,统一“预约门诊—签约助手—签约医生”签约门诊服务流程和“签约医生—中心首席医生—区首席医生—联合诊疗中心—省市医院”分级转诊服务流程,引导建立社区首诊、防治结合、分级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格局。

  主动作为守正创新 

  深耕细作融合发展

  人群导向,签约服务精细度稳步提高。针对辖区签约居民年龄、居住点及疾病分布特点,提供“1+10签约服务包”,即为前来就诊的签约居民提供预约、就诊、随访、转诊等医防融合服务;为行动不便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及必要的上门服务;为暂无就诊需求居民定期推送健康指导,年发送短信超53万人次,“签约后,多了一位医生朋友”的观念更深入人心。 

  需求导向,签约居民获得感明显提升。针对基层“配药难”“配药烦”问题,在全市率先试点签约慢性病患者最长不超过12周连续处方及“智慧云药房”药品免费配送服务;续方周期内免费增加电话回访,指导家庭小药箱管理和健康监测;针对疫情期间配药不便问题,开通互联网医院功能,在全省率先开单“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在线咨询、慢性病复诊、医保结算和送药上门服务。 

  效果导向,医联体优质资源统筹配置。依托医联体,探索多元化模式:建成影像、心电会诊、消毒、慢病联合诊疗“四大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同质化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医联体专家“导师制”带教社区全科医生,开展慢性病联合门诊583场,建立专家指导微信群48个,邀请专家进社区讲座15次、参与体检报告解读9场,同时,反向选派全科医生驻点三甲医院全科门诊,所有站点全面开设周末门诊,部分还增加了“党员夜门诊”“白领午间门诊”等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配药。

  本版供稿 廖婷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关注
   第04版:要闻·城事
   第05版:专版
   第06版:高水平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
   第07版:高标准建设城市有机更新样板区
   第08版:民呼我为 我为新拱墅建功立业
   第09版:“运河平安之星”风采特辑
   第10版:“运河平安之星”风采特辑
   第11版:“运河平安之星”风采特辑
   第12版:“运河平安之星”风采特辑
我区荣获国家省市基本公卫绩效评价“大满贯”
今日拱墅专版05我区荣获国家省市基本公卫绩效评价“大满贯” 2021-05-28 2 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