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于佳)“新增50家乡村(社区)博物馆”是杭州市政府2022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近日,杭州市50家乡村(社区)博物馆全部通过提升获得认定,拱墅区王星记扇博物馆、民俗生活博物馆(迹忆馆)2家场馆均顺利通过验收。
乡村博物馆是指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前身为杭州王星记扇庄,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积累了独特的制扇秘笈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老字号”企业,制扇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2022年,作为市级民生实事“乡村博物馆”,王星记博物馆进行了多方面的提升改造:如在博物馆内开辟王星记国家级会议、赛事、党建活动指定扇礼主题陈列区,丰富博物馆展品,并凸显时代性、全球性,同时展现杭州发展的时代脉搏;整理相关展陈品清单,按G20、中东欧非遗论坛、亚运会、党建等各主题活动赛事归类。
民俗生活博物馆(迹忆馆)留存着一代拱墅人的生活印记。近十多年来,拱墅城中村改造全面铺开。为保护和传承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文脉,拱墅及时成立文保小组,走访了四个街道的6000余户家庭,收集各类承载拱墅人情感与记忆的老物件,建立了这座百姓生活博物馆。全馆分为“忆”馆与“迹”馆,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馆内共收藏有实用器、摆件和收藏件等展品223件展品,涵盖生产、生活老物件,以及取材于城中村改造的摄影作品、诗歌手稿、报刊报道等文化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