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关街道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目标任务,做足“谋、统、聚、惠”四篇文章,统筹大运河文化
保护传承利用,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为街道草根文化持续注入新活力,续写“大关·家”百姓系列文化新篇章,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依托党建引领
统筹“大关·家”百姓系列新资源
借力红盟共建,盘活辖区内省市区机关900多方国有房产用于文化设施建设,落地全市首个“旧改红盟荟”。“大运河幸福街区·百姓乐享惠”一期顺利开街,落地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实践基地,引入省街舞运动协会等25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努力打造共富单元微幸福实景。坚持宣传赋能,红色评话获得《人民日报》报道肯定,大关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被浙江卫视、杭州电视台作为“两个先行”典型案例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期间展播。
民需我为惠民生
提升“大关·家”百姓系列新标杆
街道引进老开心茶馆、雅部院昆曲文创公司、指北 针体育、中社联等专业文化机构运维百姓系列文化场馆,以百 姓对文化的需求为导向,片区组团、阵地共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提升服务标杆。年均开展文化活动近千场,打造了“草根运动会”、音舞诗画“大关印象”、“哈哈剧场”、“谷雨书市”、“端午课堂”、“春茶、夏乐、秋诗、冬香”四季歌等9大品牌活动,文体团队从1996年的5支不足100人发展到今天的42支2000余人,组建全市首支“社工国乐团”、培育“军缘舞蹈队、战友艺术团、乐迷秀团、大关实验京剧社、大关健身气功队、大关“秋之韵”艺术团等知名社团,每年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积极打造浙江省3A级旅游景区街道,以建设嵌入式场地为契机,创建 “12347”十分钟百姓健身圈体育文化社区项目,实现了群众“出门十步路可运动、步行十分钟可健身”的幸福场景。
借力老旧改
谋划“大关·家”百姓系列新格局
立足大关街道老旧小区占比极高的现状,结合全域整街连片改造提升,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文化设施系统规划、全面提档。通过落架大修、改造提升、新建扩建、共建借用等方式,腾挪出4000多方空间,全方位布局“东戏园、西书场、南学堂、北健身、中党群”“大关·家”文化体系,落成杭州首个“杭州评话公园”、东二社区创建全区首批体育文化社区,建成文化场馆16个、健身苑点56个、嵌入式体育场地1500方,做实“12347”十分钟百姓健身圈,助推“东戏园看悲欢离合、西书场品百味人生、南学堂习琴棋书画,北健身练健康体魄、中党群传红色文脉”的幸福实景谋深谋细谋实。
内拓外引汇英才
聚力“大关·家”百姓系列新服务
坚持旁征博引广聚英才,建立《大关名人库》,通过名人大家虹吸效应,吸引蔡群慧、黄良起、方建国、魏振林、施剑、周志华、王宪高等省、市、区非遗传承人、名人名家同聚大关,以“非遗展示、技艺传授、体验交流、精品汇演”等形式,为群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坚持以文铸魂深化文旅融合,原创群舞《大关象戏》获省舞蹈大赛银奖、原创旅游产品“大关象戏”书签、茶挂分别获杭州市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区旅游产品大赛银奖;原创昆曲芭蕾舞蹈剧《河》成功入选大运河戏曲廊道展演节目单,开启运河城市沿线巡演;百姓戏园被授予“大运河越剧传承基地”、浙江省“运河戏曲驿站”;百姓书场获评省“文化驿站”。
大关街道将以300—500米为半径,将“大关·家”百姓系列按南中北划分三个功能片区,以幸福“大关·家”为目标,结合“浙江省3A级景区街道”创建,促进优质文化普惠共享,全力筑牢“精神共富”之基,为建设“大运河幸福家园”贡献大关力量。
本版供稿 李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