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关夜市: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那大运河就是流动的血脉,蕴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密码。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申遗成功十周年来,拱墅区率先启动遗产保护与利用标准化试点,工业“搬”出来,文化“住”进去,运河体育公园、运河艺术文化中心、运河大剧院、运河中央公园、运河博物馆群落和文创园区等串珠成链,运河正在彰显着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大运河从中华文明历史深处走来,文化寻根任重道远。中华传统典籍浩如烟海,挖掘散落期中的运河文化“遗珠”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 

  本报推出“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报道,带您寻运河“墅”说,重拾运河记忆,知来处、明去处,鉴得失、知兴替。“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关夜市,看看这个被誉为“钱塘十景”之一的夜市是如何延续至今的吧。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北关夜市,旧时是拱墅区武林门北运河两岸夜景,元朝时期被誉为“钱塘十景”之一。 

  当时西湖在城外,晚归的游客、往来的商贾,常常相聚与此,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因而成为一大景观。

  岁月嬗递,旧时北关夜市因时世更迭风貌变化,但厚重历史底蕴与繁华商旅经济却延续至今,生生不息。

  古代夜市大约始于唐朝

  唐朝初期,为防范政变,长安、洛阳等权贵云集的城市,实施严厉宵禁政策。 

  中晚唐时期,地方郡县尤其是繁华的江南地区,宵禁已经有所松动,杭州也出现夜市。只不过,当时夜市主要以官员和富商为服务对象,普通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两餐,与夜市基本绝缘。

  夜市进入到普通人生活是在宋代

  此时,已是南宋都城的临安(杭州),夜市灯火阑珊。 

  《梦良录》里说:“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由此可知,杭城夜市时间已延长至深夜两三点钟,几乎与早市相衔接。 

  在夜市里,可吃到在固定店铺里卖的香茶异汤、煎耍鱼、煎白肠、焦酸馅、千层儿等,也可以吃到头顶盘子沿街叫卖的姜豉、炙椒、羊脂韭饼、糟羊蹄、糟蟹,还可以吃到挑着担子卖的香辣灌肺、姜虾、海蜇鲊、羊血汤等。

  进入元代

  为防范百姓在夜间聚众作乱,逐步提升宵禁力度并增加灯火管制,夜市经营时间被压缩至晚上八点。 

  不过,民众天然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不断冲击统治者设置的藩篱。 

  那时候宵禁制度主要是针对城内,北关夜市恰好位于武林门城外,这里是进入杭州城的水陆交通要道,离城市很近,但又脱离了宵禁范畴,所以白天商贾云集,夜晚篝火烛照,熙熙攘攘极为热闹。 

  元朝中后期,北关夜市被列为“钱塘十景”之一。

  延续到明代时

  北关夜市已是十分繁华,宵夜品类与城内大体相同。夜幕降临,便是北关夜市沸腾之时,烟火气也在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中被不断放大。 

  而这种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热闹非凡的盛况,在明代绘画《海内奇观·杭州北关夜市图》中体现得更加直观。明郎瑛《七修类稿》中,将《北关夜市》描写得更为细腻:“地远那闻禁鼓敲,依稀风景似元宵。绮罗香泛花间市,灯火光分柳外桥。行客醉窥沾酒幔,游童笑逐卖饧箫。太平气象今犹古,伫听民间五裤谣。” 

  透过绘画和诗词,仿佛走进“行客醉窥沾酒幔,游童笑逐卖饧箫”的夜市,眼前是满街灯火,耳畔是叫卖声声,贩夫走卒,你来我往;挑担支摊,你卖我买;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热热闹闹的烟火气里,真切感受到的是活色生香,是流光溢彩,是繁华璀璨。 

  数百年来,北关作为运河南端的关口以及杭城连接运河的主要港口,依托运河以及城内密织的水系网络,地方商贾纷纷奔向杭州,北关夜市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清《西湖志》记载北关夜市:“盖水陆辐辏之所,商贾云集。每至夕阳在山,则墙帆卸泊,百货登市。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且在城闔之外,无金吾之禁,篝火烛照如同白日。凡自西湖归者,多集于此,熙熙攘攘,人影杂沓,不减元宵灯市,洵熙时之景色也。” 

  恰是这种开放性的贸易活动,成就北关夜市欣欣向荣,让其成为历史上杭州商业发达与繁荣的一面镜子,也折射出江南地区市场经济活力。

  晚清民国时期

  夜禁制度先是在通商口岸被废弃,后又被整体扫进历史垃圾堆,再加上电灯引入,夜晚变得更加自由更加明亮。在千年时光里浮沉不定的夜市,随之出现大繁荣。 

  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北关一带不仅夜市景色迷人,白天风光也很有特色:江桥暮雨、白荡烟村、半道春红、陡门春涨…… 

  王洪有写《半道红词》:“宿雨涨春流,晓日红千树,几度寻芳载酒来,自与春风遇。弱水与桃源,有路从教去,不见西湖柳万丝,满地风飘絮。”如今,这些景点或以地名或以公园的形式,见证着运河两岸北关的历史。

  孕盈一水连南北,悠悠流淌贯古今

  夜晚的霓虹灯,早已成为一座城市释放经济活力的名片。2016年3月,拱墅区打造8公里长的运河沿线建筑亮灯景观,这是杭州市区规模最大、涉及建筑幢数最多、总线最长的亮灯工程。亮化工程遵循古运河脉络轨迹,由南往北,从武林门码头至北星桥,对运河沿线80余幢建筑进行屋顶天际线照明改造、立面投光照明改造,实现运河沿线层次感、长卷感的提升。沿线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旧时的钱塘十景之一“北关夜市”。

  “月光经济”让“天上的街市”照亮现实

  2021年3月,拱墅区出台《发展“夜运河·月光经济”实施方案》,构建以“一圈两河五区八街”为重点的总体布局,培育高品质综合体、高颜值步行街、高人气美食城、高品位演艺场所。未来5年,以“夜运河”品牌建设为抓手,从“夜宵”“夜嗨”“夜游”“夜购”“夜跑”“夜娱”等六大核心内容,构建辖区夜经济新亮点。

  以“夜运河”品牌建设为抓手

  六大核心内容

  “夜宵”

  “夜娱”

  “夜跑”

  “夜购”

  “夜游”

  “夜嗨”

  构建辖区夜经济新亮点

  灯光一亮,黄金万两

  2022年8月,“北关市集”在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和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开市。北关市集是在现代市集基础上融入有就的运河文化和宋韵文化,展现多元包容、风雅精致的文化气象,再现“北关夜市”繁华景象。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古时候的铜钱交易,着汉服巡游北关,感受古人的风雅和浪漫。 

  在暮色四合之时,文艺与市井并存,传统与新潮碰撞,一切古老的、现代的、文艺的、市井的、传统的、新潮的、平民的元素,都在这片天地里毫无违和地生长着,拥抱着世界也拥抱着未来。

  发力“子夜”经济 拱墅“越夜越精彩”

  作为全省消费第一区、夜间经济样板区,拱墅以打造多元“夜态”、拓展消费空间为抓手,发布了发展夜间经济“十大政策”,推出了10大场景,打造“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必去”精品体验线。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点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美丽场景,正在拱墅变成现实。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拱墅城市10座夜地标正在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报道
北关夜市: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今日拱墅“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报道04北关夜市: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2024-06-14 2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