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区残联将紧扣主责主业,深化大运河助残共联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为打造“数字新城、时尚之都、运河明珠”作出新的贡献。
持续强化党建引领
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发挥领导领学、支部促学作用,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把学习教育精神宣传贯彻到每一名党员,有力有序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将清廉机关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制定《2025年区残联清廉机关建设实施方案》,将清廉元素植入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一栏一墙一窗”清廉文化阵地。进一步规范残疾人补贴补助资金发放,与民政、人社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各类预警问题精准高效处置。
扎实做好兜底保障
有序推进民生项目开展。紧扣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残联工作部署,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摸排,提前谋划民生实事项目和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逐项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联系清单、提早实施落实、加强业务指导,确保2025年11月底前完成各项任务。强化惠残政策落实。做好辅具智配、无障碍家庭改造等工作,梳理残疾群体有迫切需求的“关键小事”,协同政府部门、街道、社会组织、爱心企业,推动各项关爱举措落实落地。深化数智助残建设。进一步推进数智评残建设,构建完成与西湖、钱塘、余杭、临平等兄弟城区残联的上门评定信息网络,实现定点机构就近上门评定,缩短残疾人上门评定等待周期。新增3家杭州市残疾评定机构,包括2家省级医院和1家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大力促进就业增收
积极拓岗提升就业质效。发挥人力资源机构、专业助残机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能力评估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大用人单位政策宣传和岗位开发力度,帮扶更多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确保稳定就业占比达到70%以上。建立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展示点。深化“东创西就”跨地域协作模式,开发电商客服、自媒体运营、招聘专员等数字化就业岗位,采取“现场展示+远程视频”方式呈现结对帮扶地区残疾人居家就业场景,充分展现残疾人在数字化领域的就业能力和潜力。深化推进融合就业。有序推进“六个一”具体举措,以星巴克融合就业门店和4个就业实训教室为主阵地,凝聚“政企校社家”力量,建立“能力评估、职业体验、带岗实训、跟踪辅导”于一体的心智障碍残疾人融合就业服务体系,帮助更多心智障碍残疾人融入社会,成功就业。
优化提升精准康复
深化“家庭一站式”社区精准康复服务。印发《2025年度“家庭一站式”社区精准康复照护服务工作方案》,将“家社院”养老融合服务与残疾人康复政策有效衔接,构建与“家-社-院”联动的全周期服务闭环。建立两个康复中心。联合区卫健完成拱墅区残疾儿童筛查干预中心、拱墅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的挂牌,持续构建“筛查-诊断-干预-康复”全链条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体系。深化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创建。做好精神残疾人和“中途失聪者”听力残疾人的市级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创建,确保创建工作出成果、成机制、有经验。通过开展康复训练、知识分享、生活重建和社会支持等服务,助力残疾人自助、自立,重新融入社会。
深入推进残健融合
完善大运河助残共联体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聚合社会助残资源参与残疾人服务创新机制,扶持、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全区残疾人群体提供优质、多元、专业的服务,做优“幸福康养”康复托养、“幸福启程”教育就业、“幸福底色”文化润心三大品牌,构建多跨协同、多维帮扶、多元参与的助残格局。打造残疾人友好社区。以打造“15分钟助残服务圈”为核心目标,依据社区特点和残疾人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建设方案,建设有拱墅特色的残疾人友好社区,通过构建残疾人友好社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擦亮无障碍观影品牌。积极承办市级无障碍电影交流推广活动。联合雷鸣工作室、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市声纳团队、杭广公益团队成立“为心声”无障碍影音志愿服务队,面向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招募无障碍观影志愿者,定期开展无障碍影音基本知识培训,培养无障碍解说人才,推动无障碍电影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