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铭府小区位于上塘路与舟山东路交叉口西南侧,出了小区步行2分钟就是地铁5号线拱宸桥东站。长租公寓位于小区6幢,主力户型是一室一厅,面积约60平方米。在运河广场附近上班的小朱刚刚租下了一套小户型,“离地铁近,房间布局和功能都很棒,平时去逛一逛运河上街、远洋乐堤港、天阳D32也都很方便。”大一点的还有二室一厅的户型,面积约70平方米,可满足家庭租住需求。
葛经理透露,房子是在3月中旬推出的,今年考虑到疫情影响,原本小户型每个月3600元的房租,现在只要3000出头,大一点的也在搞活动,对很多租客来说也是利好消息。
租客喜提品质生活,对房东而言,这笔买卖也划得来。“没有空窗期、不用自己装修,不需要考虑房子怎么租、租给谁,和我们自管的物业公司签合同,最放心了!”近日,宸铭府小区业主朱建芬,对新签订的租赁合同很是满意。
宸铭府小区是回迁安置小区,去年9月完成交付,除居民自住外,小区6号楼主要用于出租。但租给谁,怎么租,装修怎么弄,一度困扰着许多业主。几番调研,拱宸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森立萌生了引进“长租公寓”管理模式的想法。但和市场上常见的模式不同,这回他们既有“管”,也有放手“不管”。
社区在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下功夫,把“权力下放”,让小区居民有效组织起来,大家都参与到小区治理当中,凝聚推进社区治理的最大合力。去年底,社区与经合社合作成立自管物业——宸宇物业,激活“大家一起管”的小区管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共同体。居民把房子租给自管物业公司,再由物业出面与第三方签订为期15年的合约,实行规范化管理。区别在哪儿呢?高森立说,“管”体现在不请“外援”,吸纳自己人“嵌入”物业,由社区把过关,这样居民才能放心;“不管”体现在装修、招租这些问题上,让第三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得其所。而且对第三方的门槛高于市场,“每套房子都要缴纳押金,每年都要提前支付房租,即便房子在装修期、空置期,第三方房租也会照付不误。”现在,不仅小区6幢,还有46套散户房屋目前也已经打包出租。
为了让安置房更加契合居民需求,社区对宸铭府的立面造型、绿化景观、停车设施等11个“硬件”也进行了全方位提升。目前,小区还实现了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采用与公安系统衔接的人脸识别系统,配置了“防高空抛物监控”,让老百姓住得更安心。接下来,小区还会上线健身房、阅览室、电影院、多功能会议室等配套设施,免费对居民开放,提升居住品质。小区的党建服务中心、阳光老人家也在装修当中,预计今年8月可以投入使用。
从过去的农民房到如今的回迁小区,拱宸拆迁居民迎来的是具有商品房品质的房屋和物业服务,从“村民文化”过渡到“居民共治”,社区力争将宸铭府打造成自治型的未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