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面对困难与挑战交织,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发改经信局发扬铁军精神,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心谋划“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数字化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党建为引领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争做“四学四强”,明确了6项专题活动,18项重点举措,建立“三个一”体系,“一本工作手册”将全局工作进行项目化梳理,“一个数字平台”解决项目化管理监督,“一套评价体系”推动全局各项综合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搭建数智未来红盟,创新推进行业党建。
以项目为抓手 构筑产业发展新空间
出台《关于建立拱墅区存量工业用地改造提升产业论证和监管工作机制的通知》等工作机制。景嘉医疗、凯大催化2宗已出让工业用地项目全部开工,制造业项目用地出让后半年内开工率达100%。出让5宗165.7亩创新型产业用地以及7宗94.6亩工业用地。半山电厂2号冷却塔成功拆除,全年集中开工桃源企业总部中心、祥符老街商业商务用房等91个项目,总投资超710亿元。1—10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2.87亿元,同比增长10.2%。
以产业为导向 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
谋定“1+4+N”现代产业体系、“一核一带一极”高能级产业平台。全市数字化改革暨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比学赶超会议上,我区重大产业项目评议位列主城区第一;智慧网谷小镇全省特色小镇获年度考核创建类优秀。
以民生为根本 标注共同富裕新高度
成立了区共同富裕拱墅样本领导小组,新建区委社会建设委员会,项目化推进共同富裕拱墅样本打造。完成数字社会系统门户建设上线,区级特色应用场景上架浙里办7个、浙政钉9个,创新落地省市民生领域试点3个,省市级揭榜挂帅项目3个。聚焦实事落实“双减”政策,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稳步推进。
以数字化为引擎 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
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同比增长23.3%,增速位列全市第3位。工业投资增幅自7月起连续4个月在全市位居第一。跨境电商溯源码、工业设计引擎2个项目被列为省级揭榜挂帅(示范试点)项目。中美华东入选省“未来工厂”试点名单,中亚机械入选省市“智能工厂”培育名单。
以服务为宗旨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开展“三联三领三服务”活动,推进“墅企通”品牌建设。大武林商圈现代商贸业创新发展区入选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托普云农和华普永明入选2021年市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前三季度全区营利性服务业营收达439.48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排名全市第3。新湖集团、凯喜雅、华东勘测院等17家企业申报全省总部企业。
展望2022年,区发改经信局将以更大的政治担当、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实的工作作风、更强的工作本领,为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奋力开创拱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强基固本 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围绕中心抓党建,做到四个“强化”,深入开展“三联三领三服务”,推动“民呼我为 我为新拱墅建功立业”主题活动不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聚势赋能 进一步推进共富清单落实
围绕共同富裕拱墅样本5年行动计划和2022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定期跟进,开展共同富裕十大行动大比武,全面完成亚运前目标任务,梳理后亚运时期共同富裕突破性抓手清单。
加快步伐 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城市国际化,助力我区加快建设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做好全区三大高能级平台和产业体系的规划建设、产业能级提升,转换新旧动能,着力破解运河沿岸码头、康桥油库等功能制约。
砥砺奋进 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重大项目引领,紧紧围绕“152”工程、省重大产业项目、标志性工程项目等重大项目,提前谋划,倒排节点进度,争取中国·杭州电竞中心、杭州体育馆等亚运场馆亚运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多点发力 进一步增强发展改革后劲
完善驻企服务员机制,打造一站式“墅智”企业服务管理平台。以全省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做好“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三大服务品牌,推进一批数字社会系统典型经验和优秀案例,谋划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紧盯省市目标任务和改革需求,重点抓好民生实事、对口合作等重点工作,跑出发改“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