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优化调整以来,区审管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合,优化全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资源配置,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打造群众和企业一站式智慧行政服务“重要窗口”。
“整体智治”引领“一网通办” 树立示范大厅标杆
在2020年圆满完成省级政务服务2.0工作试点的基础上,成功争取到全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示范大厅建设试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占比93.9%,排名全市前列。我区1045个事项产生办件108091件。推进政务服务区街社“一体化”建设,完成全区18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网点设置,实现政务2.0三级全覆盖。街道2.0窗口109个事项一网通办收件量累计12833件。
“一件事”引领“VIP体验” 推进事项联办改革
探索深化出生“一件事”数字化改革,与省标准化协会、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等共同起草《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计划于2021年底正式发布施行,为加快全国推广、推进跨省通办提供标准支撑。建立线下“开办企业服务专区”,实现企业开办“分钟制零费用”办理。率先在全市实现驾驶证期满换证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办理时间从2-3天减少到30分钟。率先在全市范围内试点推广“购车一件事服务”,实现“2分钟完成缴税、20分钟验车上牌”。在全省率先实施创新型产业用地“交地即发证”,用时从30天改为即办,实现交地交证“零时差”。
“就近就便”引领“便民服务” 提升办事智慧应用
开展我区特色1 Call政务服务平台的适老化改造,推出口述申请、视频办事、一次不跑,切实方便老年人办事。推进简单查询类事项不见面办理,房产情况、参保证明等高频事项实现移动办、24小时自助办。在街道、汽车北站、产业园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点投放71台“杭州办事服务”综合自助机,可办事项349项,全年累计办件20万余件。137项个人事项下沉至街道办理,5家银行可办理社保14项业务,8家邮政网点可办理“车驾管”9项业务,331项公民个人事项可就近在街道和银行网点办理。
“提质增效”引领“为企服务”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改革,推动15个项目通过模拟审批流程有效压缩项目审批时间。对亚运项目和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店小二”式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规范投资建设项目涉审中介市场,全年完成中介事项评价342项,引导中介机构合同备案79项。在“亲清在线”行政审批领域实现“一键直达”改革,上线100个涉企高频事项。设立“不动产登记企业专窗”,推进企业登记“一人受理、一窗进出、一套资料、同窗出证”。
“阳光公平”引领“数字服务”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
探索“远程异地”评标,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专家资源共享,从源头防止围标串标。建设工程项目受理推行“钉钉代跑”新模式,全流程“零收费、零材料、零跑腿”。完善“数字见证”服务,消除传统“人盯人”见证服务模式弊端,确保招标投标过程公平公正。完善产权交易服务云平台,推动国有、集体、残值等各类资产保值增值,最高溢价率达846.57%。
下一步,区审管办将有序整合建立统一区级大厅,推动区街社三级大厅整体协同。落实“跨省通办”“跨境通办”改革,优化“全市域通办”服务机制。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区和后台集中审批协同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功能布局,推进政务大厅向智慧化“政务综合体”转型。探索升级政务服务数字驾驶舱的办件监管和智能分析功能,为全区工作研判提供参考依据。推进“一网通办”综合窗口建设推广,加快构建稳定的高质量职业化窗口服务队伍。打造拱墅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把18个街道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平台交易管理,实现全流程数字见证、监管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