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杭州印发《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详细规划了大运河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如何建设。其中,拱墅段有哪些主题展示区,重点打造哪些标志性项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项目建设情况如何?一起了解下。
杭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为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等大运河沿线的7个城区,建设期限为2022—2025年。其中,到2023年底为基本建成阶段,到2025年底为优化发展阶段,在大运河文化公园范围内,各类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实现全覆盖,分级分类展示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功能区,明确差异化建设保护重点,打造杭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实体。主题展示区,由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清晰、边界明确、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空间组成,包括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3种形态。
十大核心展示园中,拱宸桥运河文化群落核心展示园重点围绕拱宸桥、小河公园、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富义仓、“运河·百县千碗”文旅美食小镇、大兜路历史街区、小河直街、上塘河运动休闲小镇等区块提升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区域。
武林运河繁华商旅核心展示园重点围绕西湖文化广场、武林商圈、延安路商业大街、武林路商业街区、中国丝绸城特色街区等区块,优化商贸业态,发展新零售和时尚消费,打造体现大运河城市繁华的国际化消费和旅游高地。
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核心展示园重点围绕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非遗馆、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大运河生态艺术岛、运河体育公园、运河时尚发布中心、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武林美术馆、新天地文化街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大运河(杭州段)示范区域。
上塘古韵寻踪核心展示园重点围绕桂芳桥、安平泉、皋亭山、临平山、临平湖湿地等提升建设,挖掘班荆馆等南宋运河沿线文化,联动展示上塘河千年古韵文化。
集中展示带中,位于我区主要有拱宸桥段、武林段、大城北段、上塘河段。
文旅融合区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重点利用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以水上游线、岸上游线、主题游线等为载体,串联起运河沿岸景点,打造多条运河经典文化旅游线路。
水上游线打造钱塘江-运河游、运河夜游、运河-西溪、运河-良渚、武林门-塘栖、钱塘江夜游、上塘河夜游等游线;主题游线打造湘湖-三江汇流地区、武林门码头-塘栖-丁山湖-超山、拱宸桥-上塘河-半山-皋亭山文旅线路、江河汇-南宋皇城小镇等经典文旅线路;岸上游线打造以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等地方特色活动为体验的运河沿岸景点游线;跨省内河游轮线打造杭州-苏州、杭州-无锡等内河游线。
此外,杭州还将重点打造包括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大运河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运河数字孪生平台、大运河亚运公园、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运河历史十街区、小河公园、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京杭运河二通道在内的十大标志性项目。
据悉,京杭大运河博物院项目已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底建成投入试运营。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建成后可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观光、休闲、体验、跑步、骑行等需求。其他标志性项目也在有序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