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街道因境内京杭运河支流小河而得名,位于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三水交汇处,过去这里就是京杭国道的起点、运河漕运的枢纽,以水为名、枕水而居,水赋予了小河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独特灵魂, 一路绽放,一路芬芳。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临近,小河街道又迎来了好消息。近日,街道在2021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中荣获优秀。作为全区唯一上榜街道,近年来,小河街道紧扣“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建设要求,深入开展公众护水“绿水币”活动,以面上治水向精准治水转变、政府治水向全民参与转变、短期治水向长期治水转变,水清岸绿迎亚运。
“三级+三防”风雨护河 守住绿水青山
天气逐渐回暖,紫荆文化公园里又将迎来花红柳绿的春景。紫荆文化公园北临紫荆路,与锦昌文华小区相望,西面隔着丽水路与运河相邻,南面为远洋运河商务区。这里的草坪、亭子、曲径都是人们放松心情、散步锻炼的好去处。
公园里的小池塘,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鸟飞过。“我每天都要来这个小池塘边锻炼。”家住公园附近的张阿姨对这里的环境整治非常满意。小微水体治理的好坏,与群众的幸福息息相关,这是自然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紫荆文化公园小微水体治理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小河街道“五水共治”综合治理成效的缩影。
近年来,街道坚持科室牵头协调、社区分片包干、网格细化落实的三级管理体系,组建专班8人,将9个社区划分为3个防控区和50个管理网格,并分别建立微信工作群,250余名网格工作人员负责随拍上传每日治水自查情况及处理结果。据悉,累计处理非法捕捞135余次,收缴地笼23个,劝离捕捞人员152人次,助力辖区41个小区的污水零直排工作通过验收。
同时,街道借力“城市眼·云共治·小河网驿”数字化平台,依托摄像头实时抓拍、线上流转、线下处置的协同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辖区面上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能力,累计发现并解决问题56个。
“为了更好地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让民生工程得民心,我们还通过街道的公众号、小程序设置居民信箱,拓宽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针对关注度较高的绿道建设、水体整治等难题,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红茶议事会’平台进行协商,破解难题23个。”街道公共管理办主任戴宗表示,“通过‘人防、技防、机防’三防制,不断夯实治水胜利果实。”
政企同心水岸同治 精准施策达双赢
穿行于城市之中的河流为数甚广,大气磅礴的黄河长江,细腻婉转的潺潺溪水。在小河街道,也有一条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的河,就是赵家浜河。
赵家浜河全长760米,总水域面积约7000平方米,东起西塘河,西至莫干山路断头,主要靠西塘河引流。“夏天绝对不开窗门,冬天没风的时候也尽量不开。”家住和睦苑10幢的王女士曾对赵家浜河的“黑臭”深恶痛绝,“散不掉的臭。而且是黑臭,哪怕看一眼,心情都会差一些。”
从2014年开始,小河街道通过“政府主导,民企参与,群众支持,多方协作”的“五水共治”模式,仅通过半年时间赵家浜河就摘掉了“劣五类水”的帽子。如今的赵家浜河,环境优美,水清岸绿,沿河而建的河道文化长廊是当地居民休闲亲水,了解当地河道历史文化的好去处,成为了政企“联姻”治水的佳话。
近年来,街道不断加大涉水企业环保参与力度,对辖区400余家涉水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重点检查雨污是否分流、隔油设施是否到位、长效管理是否落实等,发现问题隐患56个,责令限期整改11家,对其中3家未整改到位的进行了关停。
“洗车行业排水排污是我们管理的重点。”公共管理办“五水共治”专干徐丽韫表示,街道完善洗车行业规范制度,设定提升整改标准,联动市场监管所、街道执法中队对辖区5家洗车行开展专项检查,对拒不整改的1家取消其行业资格。针对积极配合整改,但因客观条件无法整改到位的,街道帮忙联系地下停车场、符合洗车行业的经营场地等信息,采用疏堵结合方式,实现了城市管理和经营需求的双赢。
治水惠民亲水生活 水脉文脉融合发展
暖阳下,小河直街的游人依西塘河而坐,或饮茶,或喝咖啡,与春色来一场特别的邂逅,开启一场隐于尘世之处的探寻,在这里,重拾江南旧梦。“小河直街有河有景,还有很多有创意的小店,适合全家一起走走,亲近大自然。”游客朱女士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
小河街道一直秉承治水惠民的理念,以“漫步旅游”模式为中心,打造傍水而居的“运河、西塘河、余杭塘河”三河亲水体验带,让水脉文脉融合发展,力促治水效益最大化。
“大运河穿小河全域而过,以大运河为纽带,我们打造的是时尚生活漫步带。”徐丽韫介绍道。河岸以西串联起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纤夫广场、影空间和海小枪枪童书馆等区域,集中展示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岸以东串联起青莎公园、北新关遗址、江墅铁路遗址公园、丝联166创意园等点位,并联合远洋乐堤港推出创意生活集市、滨河电影节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条古今融合、雅俗共赏的时尚生活漫步带。
同时,以西塘河、赵家浜河为载体,深挖卖花娘子桥等历史典故,在沿河休憩长廊建设时融入卖花娘子、打铁弄等文化元素,展现独特韵味,并对小河直街三期进行沿河驳坎安全翻新和修建,有效提升水体安全保障。此外,街道牵头全面提升了沿河林荫绿道品质,丰富河岸植被品种,实现景观带与观光游步道相连,构建起长度达2560米的西塘河枕水人家漫步带。
“为了迎接亚运会,余杭塘河提升时,统筹考虑了文化挖掘、空间设计、基础设施及体验感受四方面因素,为周边百姓打造一个健身的去处”。据了解,街道清洗栈道1200余米,清理青苔1000余米,维修沿河道板45处、护栏石柱7个,设置道路指示牌、健康导引牌28块,并在康家桥西侧新增2处垂钓点13个钓位,打造了全长3800米的余杭塘河生态健康漫步带,大幅提升沿河休闲体验感。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小河街道将继续围绕“水”字做好文章,全面夯实治水成果,挖掘水资源,赋能新发展,铺陈出城市建设的协调之美,展现出清丽江南的水乡画卷,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小河样板。
本版供稿 朱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