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拱宸桥街道的实际情况,街道今年共排出77个常规项目,12个重点项目,项目涵盖经济、民生、平安、党建各个领域,项目化推进深耕南部各项工作的落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半年来,拱宸桥街道在工作中“讲看齐”,在赶超上“见行动”,坚持实干至上,干字为先,加快干、拼命干、主动干,充分展示了“拱宸尖兵”的责任、担当与实干精神。金秋十月,桂花香弥漫,12个重点项目与77个常规项目成效显著。杭师大温州路校区、阳光城825厂项目、桥西之家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危旧房改造、剿灭劣V类水等5个重点项目首战告捷。桥西历史街区全域提升改造、街道四个平台建设、金华路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街等8个重点项目正全速冲刺。
攻坚克难,主动干
民生为本解危待建项目首战告捷。
危旧房改造率先破题解危。吉庆院23幢、凤亭院6幢2幢D级危房是全区首个居民参与出资,实施“落架大修”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在危旧房现场办公室工作人员连日的上门努力下,对每户居民的成员结构、居住情况、健康状况、具体诉求都进行了深入的排查梳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根据约谈情况制定了“一户一方案”、“一楼一档”的管理方案,成功实现30天100%签约,再30天100%搬迁。当前已顺利完成房屋拆除、房屋设计监理工作,即将在10月底进场开工。吉祥寺弄5号1幢C级危房实现搬迁住户100%,街道提前完成全年解危任务,运河两岸的这些居民,2019年就将住上新楼了。
空置地块历经数载终破土动工。杭师大临床医学院教学综合楼项目于5月18日顺利开工,该地块因2005年拱宸桥旧城改造拆迁,空置了十年之久。作为杭师大第五个校区的温州路校区,即将建成拱宸桥街道辖区内第一所大学,培养一批一流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根据设计,在杭师大附属医院与校区之间,还会架起一座天桥,减少路段交通拥堵。7月20日顺利进场施工的阳光城825厂项目,占地5千平方米左右,空置六年,亦一波三折。
市区因房地产开发导致周边居民房屋受损事件频发,导致周边居民对于房产开发建设风险的担忧放大,引发不少抵触情绪。拱宸桥街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畅通居民沟通渠道,强化安全保障,积极主动推进项目进程。建立由街道、社区、建设单位组成的“三位一体”项目推进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制定风险评估方案,鼓励居民参与协商。在工程开工前期,通过定期沟通机制,帮助对接第三方监测单位,开展居民房屋动态监测,主动代理居民诉求,零距离上门沟通,最终化解群众疑虑,项目均顺利进场开工。
勇挑重担,加快干
桥西历史街区新风貌让人“耳目一新”。
推进桥西历史街区提升改造,年初就定为街道全年重点项目。着力实施“五大工程”,实现留住中外游客、繁荣文化产业、浓厚文化氛围、提升街区品味的四大目标,以最终实现生活性、可达性、文艺性、保护开发性、安全性“五性合一”。
一是业态提升文创先行。理顺桥西历史街区的物业产权,有目的性的招引文创企业入驻直街。当前街区文化氛围氛围浓厚,拱墅首家网络作家工作室和浙江省作家协会青年网红作家创作基地落户,网络作家“三剑客”烽火戏诸侯、天蚕土豆、梦入神机的工作室入驻桥西直街。此前,街区已经先后引进了赵刚摄影工作室、拍摄了风靡G20杭州峰会的《杭州映像诗》的创作团队程方程晓工作室,成立了拱墅区首个匠人社团组织——拾百艺匠人社,风靡上海的文艺范网红茶馆——遇到你要的时光,选址直街桥头,预计将于年底开业。
二是景观提升扮靓街区。开展三轮的桥西历史街区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提升显著,多方力量积极出动,清除破旧堆积物。补种立体墙植,在保护好原有景色的同时,于白墙黑瓦中,添一抹绿色,营造开门见绿的风景。休憩点、绿色小品点缀街区,体现街巷里弄运河人家的童趣。
三是旅游提升促国际范。沿河设计新颖的19个小木屋全新亮相,三种风格,满足旅游产品、轻餐饮、娱乐互动等需求。规划布局4条旅游线路,包罗文化艺术体验、工业遗址体验、原住民生活体验和商业体验,还有手工艺、非遗产品为主的桥西集市热闹非凡,吸引大批中外游客。
四是消防提升消除隐患。完善落实桥西历史街区消保方案。组织多次参与消防演练,沿街店铺店员与居住区居民广泛参与,提升微型消防队战斗力量,增强市民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消防改造工程完毕后,为桥西消防安全再加一道保护,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感。
五是管理提升发挥长效。完成制定《桥西历史街区管理办法》,从历史建筑、公共环境、商业经营、招商管理、消防管理、治安管理等六个方面,加强街区长效管理。上门发放做到家家户户有《办法》,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原住民外迁转型工作有章有法地推进,目前已有16家原住民引进匠人工作室和各类文化企业,实现自主转型经营5家。
主动作为,努力干
双平台建设齐头并进。
海蓝·运河科创中心产业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拱宸桥街道辖区多以住宅小区为主,有楼宇8处。街道主动联系省邮政集团,共同协商,将湖州街与通益路交叉口的邮政大厦,划拨出10层,共9100平方米面积,搭建产业平台招商引资。
2017年5月31日,街道与省邮政集团、海蓝控股签定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由海蓝控股负责招商运营,重点招引互联网+科技型企业,共同打造海蓝·运河科创中心。在有限的楼宇资源中,创造出更大的产业空间为辖区内企业服务。2017年底正式运营,力争三年实现总税收8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招商50%。其中引进了杭州浙海华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网红超商“盒马鲜生”的杭州总部,多方配合下,已于9月28日在运河上街开出“盒马鲜生”杭州首店,马云口中的“新零售”扎根运河,烙上拱宸桥的印记。
加快四个平台建设,“网格化管理”科学推进。拱宸桥街道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推进四个平台建设,组建“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等4个协调小组,优化网格队伍配置,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集事件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综合协调、督办反馈、考核奖惩于一体的四个平台指挥体系。
科学划分社区网格数量,从原来的77个网格,重新调整为33个社区全科网格,采用“1+1+N”的队伍配置模式,各社区书记为首席网格长,统筹本社区范围内所有网格事宜。1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为网格长,1名专职社工为专职网格员,其余各条线协管员、社区骨干等统筹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网格设置更科学实际,网格内人员力量更充实,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设立在拱宸桥街道市民之家三楼,现已建成接入四个平台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系统辖区监控,落实专人值班。自8月平台工作启动以来,网格员发现办结事件共计1176件,流转事件101件,APP爆料和上级交办7件,办结率100%。办理新型居住证1690本,处理110警情970条。
大胆创新,用心干
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项目“桥西之家”顺利投入试运营。
以打造“一站多居”为突破口,撤并桥西片区3个社区办事大厅,选址片区中心地段,创建“桥西之家”公共服务中心,于2017年6月试运营。
“桥西之家”设置“一中心五平台”,以“专职+专业”“全科+全能”“网格+网络”为主要运行机制的“3+2”社区治理新模式,使社区2/3左右的社工从行政事务办理的“副业”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社区减负、归本位。剥离出来的社工全部进网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整个服务中心分出5个平台。“办事大厅”承接桥西片区文澜社区、衢州路社区、桥西社区的公共事务,共设有5个窗口,囊括了就业、民政、医保、高龄、计划生育等事项。高效整合服务大厅外,“拱宸发布”公众号上推出的“网上办事”平台,把繁琐的行政审批搬到居民指尖,变“路上跑”到“线上跑”,让居民在家门口体验“市民中心”的服务,更好地做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创新社会组织合作运营模式,“公益驿站”由社会组织巾帼西丽负责社会组织的孵化管理,探索由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日常策划开展一系列公益服务、心理辅导等活动。“贝贝学堂”为周边居民提供“四点半课堂”服务,受居民热捧“文澜书苑”,作为全区社区文化家园试点之一,除了提供“一证通”图书借阅,还可观赏“桥西人家”非遗泥塑作品,互动体验AR/VR新科技,参与国学讲堂、瑜伽健身、舞蹈排练等文体活动。“红色家园”作为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收集展示了拱宸桥区域发展变迁的“红色历史”,在实物收藏与老照片展示中,重拾党组织、老党员红色记忆;通过党建沙龙、党代表会客厅,拱宸党建文化带展陈,“最美拱宸人”,“五彩志愿者”宣传,进一步唱响拱宸党建好声音,彰显运河党建正能量。
重任在肩,拼命干
剿灭劣V类水成效显著。
运河穿域而过,注定拱宸桥街道与水与河之间的缘分。6条河道,8个小微水体,在全区“剿灭劣V类”专项行动的号角下,打响头炮,满意收官。连通港河清淤及补种水生植物工程,是拱墅区第一个完工项目,整个工期恰逢雨季却只用了19天。拱宸桥街道完成区下发23个任务,其中街道本级13个任务,完成率100%。通过清淤、截污纳管、排出口预处理等工作,做到“晴天无排水、污水零直排”。
8个小微水体全部剿劣成功,水质全部达标,并实施长效管理机制。运河广场的3个水池在定期换水、打捞漂浮物保证水质后,重启每天清晨的音乐喷泉,在音乐与摇曳的水柱间迎来元气满满的一天。钱运茶楼的小微水体变身瀑布景观、唯美公园高效破获倾倒淤泥事件,还获得市级媒体报道。
“四清”专项行动已完成4个小区,13条道路的地下管网清理。深化“河长制”工作,落实各级河长巡河任务,及时发现并处理河道内漂浮物、垂钓、洗衣服等问题100多次。与辖区学校、单位共建成立“河小二”护河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巡河,动员起群众的力量,一齐投入到“五水共治”的建设中去。
本版供稿 徐晗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