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明城市大家同创,文明成果人人共享。今年是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起步之年,拱墅的文明城市迎检工作情况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近日,本报记者根据群众反映线索,对我区多个住宅小区及周边进行了实地暗访。
9月14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位于湖墅南路上的大塘新村小区。从现场情况来看,这里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存在施工管理不够到位的问题,比如建筑材料随意堆放在绿化带内、楼道内,路面上也有不少垃圾。在小区内部的清河闸弄,记者还发现了两处无证摊贩,有多位身着保安服装的工作人员经过,却对此视而不见。
位于凤起路上的镜瑞弄小区同样存在不文明现象。9月15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该小区时,看到小区内车辆乱停放的问题较为突出,随机走进几幢单元楼内,发现有木板、纸板、铝合金等乱堆的杂物,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小区周边沿街商铺也是不文明现象的“高发地”。9月14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吉如家园小区,该小区东侧沿通益路有一排商铺,主要售卖海鲜、炒货、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给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也让居民有些“闹心”。这里的不少商家为了为了拓展经营面积,将货品直接放在了店门口,存放、运输货物的三轮车和面包车更是将原本就不宽的过道占去了一半,连绿化带里的凉亭和连廊也没能“幸免”,影响了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
同样的问题,北景紫荆苑周边更加严重。9月15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北景紫荆苑附近的紫荆商街,商街两侧几乎所有的商家都把各自的货物堆在过道上,将消防通道完全堵住。群众贪图购物方便,将电动自行车停在路中央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既是一场持之以恒的“马拉松”,也是一场需要每个人参与的“接力赛”。希望各街道、社区把文明创建作为提升区域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检验工作成效的有效抓手,进一步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拿出绣花功夫、发动全民参与,把工作做到每一个楼道、每一处道路、每一片绿地,绘就一张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文明城市创建“实景图”,让文明之花在拱墅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