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19日 星期日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委政法委
打通多元治理路径 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平安志愿者安全巡防
“城市眼·云共治”平台
运河城市驿站
红茶议事会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智慧安防体验屋

  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市部署,扎实推进市域治理“六和塔”体系建设,先后实施2轮28个项目的深化基层治理专项行动,直视社会治理现实问题,引导更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逐步探索出多元治理的拱墅路径。拱墅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方协同治理、电梯养老保险、智慧安防小区、群团参与治理、网约房治理、“城市眼·云共治”模式等一批创新项目呈现生命力,一些制约基层治理的难题瓶颈得到突破,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拱墅连续14年摘得“省级平安区”称号。

  创新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培育社会组织,通过项目化驱动、互动式共建等方式,让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有空间、有实体、有劲头。 

  形成社会心理服务的广泛联盟。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建成区、街道、社区和行业部门“3+X”心理工作站,给予心理组织广阔发展空间,建设全国首个“心理社工”培育基地,推动941个心理社工培育工作,6所在杭高校会同拱墅成立关爱学生心理联盟,26名专家组建拱墅爱心使者团队,13家心理专业社会组织活跃在拱墅99个心理工作站。 

  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专群模式。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引进专业调解组织参与调解体系建设,创新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矛盾调解机制,选派8名资深调解员常驻区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创新检察官“巡回轮值”派出所工作机制,先后建成劳动纠纷、消费纠纷、医疗纠纷、物业纠纷等调委会。 

  公益创投引领社会组织更大作为。每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2019年征集公益创投项目56个,资助15个公益创投项目。培育拱墅区心巢公益发展中心,已拥有5000余名注册志愿者,形成以学生志愿者、技能志愿者与低龄老年人志愿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形式,其中为独居、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成为亮点品牌。

  创新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

  坚持参与社会治理“群团先行、群团示范”,区委政法委会同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开创群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 

  项目化推进把治理落到实处。开展“和谐劳动运河行动”“运河青春护航行动”“运河巾帼大爱行动”三大行动,明确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项目,涉及平安巡防、平安宣传、矛盾调解、困难帮扶、情绪疏导5大类39个项目,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有效推动群团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示范性引领延展壮大治理队伍。区总工会发动200辆出租车成为流动的“平安宣传员”。区妇联成立“运河女儿团”,组建“运和家事调解中心”。团区委组建100余支运河青春护航青年突击队,挑选首批30余家优质社会公益力量组建公益伙伴志愿服务联盟,建成顺丰“运河平安管家”志愿服务工作站,300余名快递小哥成为平安志愿者。 

  灵活性载体聚合更多治理合力。区妇联将每年3月9日设为爱家日,开展平安家庭、小爱家庭评选等活动。区总工会推出“墅工阳光直通车(和谐号)”,将阳光志愿服务、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宣传、法律维权、就业创业等志愿服务送到基层一线。团区委联合顺丰速运、丰巢科技,依托全区700个丰巢快递柜主屏,开展为期2个月、24小时全天候的平安拱墅公益宣传活动,覆盖群众达350万人次。

  创新市场主体投身平安建设方式

  正视市场主体平安主动性弱、平安隐患整治难的瓶颈,采取标准化制定、市场化运作、智慧化监管等方式,提升各类主体投身平安建设的能动性。 

  行业平安标准压实主体责任。创新行业系统平安标准化创建,通过对多个法律法规规章赋予一个行业单体上的安全监管诸多要求,进行梳理归类、系统整合,使每个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一个标准体系,通晓和落实生产安全、公共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反恐治安等监管要求,目前已出台平安综合体、平安市场、平安校园等13个系统(行业)平安标准。 

  市场机制运作维护电梯质量。引入保险机制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险公司依托专业技术团队,通过季度定量检查、月度随机抽查、例行飞行检查等手段主动监督维保质量、管控电梯运行风险。目前全区2763台电梯参保,大修速度提高90%以上,参保电梯故障率较去年同比下降20%以上。 

  政府购买服务守护用电安全。针对出租房火灾隐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探索推进“互联网+”智慧用电监管模式,建立区域监管中心,安装1079套智慧用电系统,组建一支20余人专业队伍,实施线上24小时实时监测,线下30分钟内响应,形成了隐患及时发现、处置专业的管理新模式。

  创新街道社区基础单元共治格局

  着眼基层治理存在问题,坚持从基层视角出发,创新自治路径,探索管用机制,让共治共享更具生命力。 

  党建引领三方协同治理。针对小区多头管理、业委会监管缺失、物业服务缺乏刚性评价等小区治理顽疾,全省首创设立住宅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治理工作办公室,创新排名考核、招标前置等方式触动物业公司管理痛点,全面规范业主委员会自治规则,围绕物业指数、达标指数、项目进度开展“三方治理赛”,《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我区三方治理做法。 

  贴近群众的社区“微自治”。鼓励推动街道层面开展“微自治”创新,让群众参与自己身边事的治理决策。小河街道推出“红茶议事会”,围绕大家关心事、利益事,邀请社区群众“喝红茶共商议”;半山街道推出网格圆桌会五步工作法,即群众说“事”、分类理“事”、民主议“事”、明责办“事”、公开评“事”;和睦街道打造六大“运河城市驿站”,提供居家养老、党员之家、法律服务、流口管理、心理疏导、志愿巡防等不同特色服务。 

  开发拓展平安自有阵地。唱响人人争当“运河平安管家”理念,针对专属平安阵地少的实际,围绕人、地、物、单位、组织等基本要素,主动深挖潜力,建设115个“运河平安管家”微阵地、10个“运河平安共同体”阵地,开展57期“运河平安讲堂”,让平安建设真正有声音、有空间、有力量。

  创新智慧治理网上网下联动机制

  把智慧建设与治理现状紧密结合起来,线下治理有需求,线上功能有回应,谋求网上网下的最佳联动,提升治理实际效能。 

  构建“城市眼·云共治”体系。研发以“摄像头自动采集+云边计算+线下共治”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眼·云共治”治理体系,组建10个共治团队,实现商户共治与执法保障双轮驱动。运行以来“城市眼”发现效率比人工提高了44倍,自行整改达42.3%,共治整改达39.7%,执法保障整改达18%,全区路面巡查人员减少了20%。 

  建成投用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体系,搭建市域治理数字化系统平台,吸收综治、城管、交警等职能部门入驻实体办公,统一区级分流指挥和处置。打造群众来访办事大厅(信访超市),分设信访接待、法定途径接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家后援团等功能区块,提供多维度治理公共产品。 

  全域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制定出台《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标准》,开展智慧门岗、智慧监控、智慧门禁、智慧消防、智慧宣传、智慧服务六大智能化项目,打通智慧小区数据与“雪亮工程”平台互通共享,实现重点人员及疑似群租房预警、可能未登记人员预警、重点关怀对象出入信息预警三大类数据应用,累计建成125个智安小区、39个智慧楼宇。

  本版本供版供稿 王稿 饶小明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09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1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2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4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5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6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7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8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19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20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22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23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第24版:区两会特别报道
打通多元治理路径 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今日拱墅区两会特别报道06打通多元治理路径 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2020-01-19 2 2020年01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