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建芳)“从我扫码到开始充电最多一分钟,方便又快捷!”近日,湖墅街道卖鱼桥社区墅林苑的周女士兴奋地向其他居民展示小区内新建成的智能充电点。在卖鱼桥社区持续推动的党建引领提升三方协同微治理行动中,“家园”环境正在变得更宜居。
墅林苑始建于1996年,目前共计住户337户,二十多年过去,城市的发展、时光的痕迹,让这里的各项配套设施逐渐跟不上潮流。小区上下都在期盼着一场变革,尤其是非机动车充电问题。小区充电插座少,不充电的车辆老“占座”,供不应求;电瓶重,飞线充电乱象丛生,隐患重重。仅有的一个路面充电停车棚已远远满足不了居民停车充电需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小区尝试改造地下非机动停车库。社区党委牵头,联合小区专员、自管会、物业一起,先后3次召集联席会议。
因小区内极度缺乏公共空间设立充电点,拟借用墅林苑9幢商务楼地下室进行改造,设立电动车集中充电停放点。由于墅林苑9幢商务楼地下室属于9幢业主所有(非小区居民所有),为取得商务楼各业主的支持,小区专员和物业多次上门沟通说明情况,并开展了意见征求。多方联动下,最终所有业主同意,出借小区地下室约200平米场地作为电瓶车集中停放充电点。
从众口难调到同心协力,地下室改造实施方案历经了一次又一次改良。历经堆积物清理、隔间拆除、强电提升、坡道优化改造,终于建成涵盖80个充电位的智能充电点。整个充电区域还搭建起了智慧消防预警系统,充电区域24小时监控,配置消防喷淋系统实时“待命”,防患于未“燃”。
为保持治理成果,该小区还制定了地下室停车充电管理规约,由小区专员定时巡查、自管会负责监督车辆停放,对违规停放的车辆张贴违规单,拍照留存并在小区业主群进行公示,让居民自主监督、形成自治,有效解决停放、充电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