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原文中提到: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上好学校难、重病负担难、刚需购房难、幼儿托育难、养老照护难、出行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本报讯(通讯员 沈星凯)狭长的刀茅巷与凤起路路口,一座江南院落横空出世。粉墙黛瓦、古色古香,一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为母校题写的“杭州市青春中学”,与正门口牌匾上的青绿色大字“青春学堂”交相辉映,让市民忍不住频频回头。
告别上世纪80年代的陈旧校舍,这所位于拱墅的有着百年沉淀的市中心老校开始焕发青春——3月7日,新建的青春馆全面投入使用。
去年“提质强校”全面落地,选择在家门口读公办初中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公办学校的硬软件也在不断更新。政府投入1.2亿,经历了一年多的改建与扩建,青春中学的新建校舍也迎来启用。除了校门、围墙的升级,学校多处教学楼、科技楼、艺术楼得到了翻新,还新建了青春馆。
市中心老学校最大的弊病就是场地受限,无法为学生提供专用教室。这一问题在青春中学得到了改善。据青春中学校长介绍,青春馆以及改建后的教学楼内,增设了科学探究室、合唱教室、无人机室、3D打印室等30多间专用教室。学校在保留田径场的同时,利用地下空间新建了标准室内篮球馆、排球馆;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辟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和创客空间;为提高学生就餐标准,改建的食堂可同时容纳652人就餐。
“提质强校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些教室和场地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得到保障。”校长表示。
不远处,被教学楼环绕的一座山水小园林,与校门遥相呼应。不少学生趁着午后阳光,坐在长廊、亭子里或休憩或阅读。这里是学生们最喜欢待的地方,也趁着这次机会进行了翻新。
硬件提升后,学校的软件如何与之迅速匹配?校长表示,软件好不好,关键看师资和管理。多年来学校涌现出省秀、省春蚕奖、省骨干和市级荣誉的教师达60多人。
近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学校科学教研组摘得“浙江省优秀教研组”称号。科学教研组主要负责人介绍道,整个团队在全区中小学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个获奖团队。仅23人的团队以省春蚕奖、省市区等多位教坛新秀为引领,带动中青年形成一支奋进的队伍,在课题研究、常规教学以及教研上积极突破。
在粉刷一新的教学楼间,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和办学愿景“让每一个生命走向幸福”两条标语十分醒目。为实现两大目标,结合提质强校,学校进行微变革微创新,实施“党建领航”,成立学生发展中心等五大中心,筹备创建四个学院。同时,实施“文化+”战略,擦亮“文化青春、活力青春、智慧青春、幸福青春、平安青春”品牌;在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上,实施作业分层、创建书香校园、开设学科阅览室、成立家长读书会。
据校长介绍,2022年“青春”的关键词是,提升品质、走向幸福。学校将以硬件改善为契机,将创建幸福班级、构建幸福课程、营造幸福校园、提升办学品质。
未来,学校将致力于“用课程点亮未来”,按照“学生发展需要什么,学校努力提供什么”的原则,科学构建“生命”“生活”“生存”“生长”“四生”幸福课程体系,推出青春期系列、民乐国学、未来家居、无人机、光伏发电等精品特色课程。
2022年,拱墅将以建设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为目标,竣工学校、幼儿园18所,提升改造5所,落实“双减”行动,推动教学“信课融合”。将努力呈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美好生活画卷,不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金名片。